
外銷瓷
從早期開始,為什么中國瓷器在歐洲受到格外的珍視?中國瓷器輸入對當地陶瓷生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應復旦大學文博系邀請,大英博物館東方部資深研究員、中國陶瓷專家前不久在復旦大學作了中國古代陶瓷的系列講座,本期《東方早報(博客,微博)·藝術評論》刊出其中關于明代外銷瓷器的內容,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對歐洲陶瓷生產的影響。
早期的中國青花瓷貿易控制在伊斯蘭商人手中。從土耳其托布卡比宮殿收藏的這幅畫中可以看到運輸青花瓷器的場景。展示了早期中國和土耳其以及伊朗之間的聯系交流。明早期永樂宣德的瓷器在這一地區的收藏一般都會刻有主人的標記或者姓名,這類瓷器在Regina Krahl(康蕊君)編著的三大冊《托布卡比宮收藏的中國瓷器》有詳細研究。而15世紀早期模仿中東金銀器造型的中國瓷器都沒有運到歐洲,僅限出口中東地區,同時明初宮廷為了追求時髦要求陶瓷工匠模仿中東器物的造型。中國出口到中東地區的青花瓷器對當地的陶瓷生產有很大的影響,當地開始仿制中國青花瓷器。
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歐洲最早記錄的中國瓷器是一件著名的Fonthill元代青白瓷玉壺瓶,現收藏在愛爾蘭國立博物館。這件瓶子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送給匈牙利王路易的禮物,這位元朝皇帝曾于1338年派一個使團通過陸路出訪阿維尼翁教皇。1381年這件瓷瓶被加裝了金質的流、蓋子和把手,在它的歷任收藏者中,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后來流傳到19世紀,上面的金飾都被去掉了,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此外早期歐洲收藏的中國瓷器還有一件非常著名的龍泉碗,它最初的收藏者叫做Phillip of Katzenelnbogen,是他在去巴勒斯坦朝圣的途中所得,1435-1453年期間加裝了繁復的金飾,現收藏在德國卡塞爾市博物館。英國收藏的最早的中國瓷器也是一件龍泉碗,這件瓷器生產出來不久就由坎特伯雷大主教William Warham(1450-1532)從印度購得,瓷器上的金飾是在1500-1530年間加上的,現收藏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一些元末到洪武、永樂的龍泉青瓷,都是從印度過來的。這其中有一些帶有刻款,標明該件瓷器的重量,瓷器主人的姓名、職位。
15-16世紀
15世紀,龍泉青瓷和其他中國瓷器被當做禮物進獻給意大利的貴族。有記錄表明,1487年,埃及蘇丹曾送給佛羅倫薩的貴族Lorenzo de Medici20件中國瓷器。1461年,埃及蘇丹也曾將中國瓷器作為禮物送給威尼斯的貴族。在一幅東方三王朝見基督的油畫中,我們看到這件青花小杯子,里面裝滿了金幣,以進獻給耶穌基督,足以顯示中國瓷器的貴重。這幅畫繪制于1495-1505年之間。對于這件青花瓷杯,有人認為是明早期永樂的樣式或者嘉靖的樣式,但是我們從15世紀晚期沉船出水的一件青花瓷杯來看,油畫中的這件瓷器應該跟這件油畫繪制的年代相去不遠。在美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一件貝里尼于1514年繪制的《諸神之宴》油畫作品中,也能看到中國青花瓷器。
到了16世紀,葡萄牙人首先來到中國,改變了15世紀歐洲只能輾轉通過印度或者中東獲得中國瓷器的情況。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46厘米的青花大盤,在內壁開光內寫有IHS,這是耶穌基督名字的縮寫。這件盤子的生產年代在1500-1525年之間,可能是在1520年。它的圖案設計來源很可能是當時的祈禱手冊。同樣的盤子在私人收藏手中還有一件,直徑達到50.4厘米,內壁寫有IHS字母,內底則是中國傳統的獅子滾繡球圖案。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批量的中國瓷器特別是青花瓷銷往歐洲和東南亞地區。比如在一艘Lena沉船,出水很多青花瓷器--為什么青花瓷器在歐洲會如此受歡迎?此時歐洲只能生產鉛釉、錫釉陶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有16世紀英國出土的陶器,我們可以看到,質量很差,胎質疏松有很多雜質,釉面灰暗。在15世紀,西班牙生產的一些彩繪釉陶,其中也有釉下鈷藍彩繪,明顯受到伊斯蘭的影響,但是質量與中國瓷器相比,相去甚遠。當歐洲人第一次看到中國瓷器的時候,認為它是由一種神奇的材料制成的。普通的中國瓷器到達歐洲后,會加上各種金屬裝飾,賦予神圣的用途。比如這件Lennard杯,是一件嘉靖時期的瓷器,外面有刻花裝飾,下面有青花款。上面金屬附件是一個叫做Samuel Lennard的英國人在1569-1570年加上去的。關于它的用途,人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基本可以肯定是在基督教儀式上使用的,在現代基督教儀式中還能看到類似的器物。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的中國瓷器,都被裝飾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件礬紅釉的小碗,裝飾有銀質的蓋子,據說類似瓷器曾進獻給伊麗莎白女王。英國歷史上有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Walter Raleigh,在他1597年的遺囑中,贈送一套金銀裝飾的瓷器給他的朋友Robert Cecill爵士,這其中的一件瓷器目前收藏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還收藏有一批明晚期的克拉克瓷器,通過加裝金銀附件改變它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