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20:20,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鈞瓷燒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苗錫錦因病去世,享年94歲。

苗錫錦,1930年出生于鈞瓷故鄉——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鎮,建國前在神垕鎮人民陶瓷廠工作,建國后在本鎮一直工作70余年。是建國后恢復紅色鈞官窯的奠基人。曾任禹州鈞瓷工業公司神垕鈞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2016年獲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現為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幾十年來,一直從事鈞瓷的制作和研究,參與了鈞瓷恢復的全過程,不但對建國后鈞瓷的發展情況了然于胸,而且對古代鈞瓷的發展歷史也作了深入細致的調查,苗老先生先后收集古鈞瓷片兩萬多片,遍訪古窯址,多次發現古代鈞瓷發展重要轉折點的關鍵性實物,并發現宋代鈞官窯釉土。特別是在神后鎮鏡內的下白峪村首先發現了唐代黑釉花瓷古窯遺址,為鈞瓷始于唐,在神后境內找到了可靠的歷史依據,陶瓷界認為是一次重大發現,并載入《中國陶瓷史》冊。同時,對禹州以外的鈞窯,也親臨其境深入調查研究,獲取第一手材料。曾在國內和國際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受到好評。

1998年4月6日,設計制作的“千秋輝煌雙龍瓶”用于北京大學百年校慶。

1999年元月主編《鈞瓷志》出版發行。
2002年4月主編《鈞瓷贊歌》出版發行。
2004年作品《壽桃》《出戟尊》《荷口盤》榮獲2004·全國旅游商品交易博覽會金獎。
2006年與其子苗長強用鈞瓷材料精心打造的長城鼎珍藏北京八達嶺長城。
2006年與其子苗長強論文“鈞釉中的蚯蚓走泥紋”在《中國古陶瓷研究論文集》第十一輯中發表。對鈞瓷的工藝,又進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掌握了大量的技術數據,破解宋鈞官窯釉料機密,將神垕唐鈞花瓷窯址標本與鈞官窯發現宋鈞官窯標本拿往山東硅酸鹽研究所分析得出鈞瓷為乳光分相釉結論,與中國古陶瓷專家劉凱民先生“唐代花瓷釉的本質及其后世分相乳光釉的關系” 在《山東陶瓷》第29卷第一期“鈞瓷造型與窯變色彩”上發表;對宋鈞官窯釉方進行大量研究與創新。

2008年與其子苗長強合作作品“北京·奧運長城鼎” 被用作2008北京奧運會國禮。
2010年9月作品《滴珠天目尊》榮獲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金獎”。
2012年與其子苗長強合著著作《中國鈞窯考》出版發行。
2019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建國七十周年紀念章。
他的鈞瓷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被陳列于浙江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鈞官窯博物館、昆明世博園中國館等重要文博機構及地標性建筑。

鈞瓷泰斗苗錫錦作品《天球瓶》 2010年光耀上海世博會
苗錫錦大師一生光輝卓著,碩果累累,操堅德懋,令人敬仰,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典范!
我們鈞瓷界失去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保護領域的大師而深感痛惜,為失去一位指導非遺傳承保護繁榮發展的導師而悲痛不已。
他對鈞瓷燒制技藝做出的巨大貢獻,人們會永遠銘記,歷史會永遠銘記!
愿大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