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油畫作品《兩個小孩》創作于1950年,畫的是他自己的兩個小孩,屬畢加索風格成熟期典型的代表作,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是其3歲的兒子克勞德和1歲的女兒帕洛瑪。據資料介紹,從當年這件作品完成一直到畢加索去世,都一直懸掛在畢加索書房的顯要位置,是畢加索本人非常心愛的作品。

在父親的全力支持下,享有神童美譽的巴勃羅·畢加索在幼年時期就進入了巴塞羅那藝術學校,開始了漫長的藝術生涯。在移居巴黎以后,畢加索的畫風開始變得憂郁悲傷,筆下的人物換成了一些乞丐、醉鬼和妓女,這些主題的選擇可能反映出畢加索當時窘迫的經濟狀況。這些以藍色和藍綠色渲染的單色調作品完成于1901年至1904年間,即著名的畢加索藍色時期。

到了1904年左右,畢加索的畫風由藍色時期的憂郁風格轉向更為浪漫的主題,作畫多用紅色和橙色,這一時期亦被稱為玫瑰時期。流浪漢和勞動者開始從畢加索的畫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丑和馬戲表演者形象。傳世名畫《演員》即完成于這一時期,最近由于一位藝術專業的學生失足摔倒,在畫布的右下角撕開了一條15厘米長的裂縫,導致這幅名畫受損。修復工作耗費了三個月的時間,最終這幅畢加索玫瑰時期的作品及時趕上了本次“畢加索在大都會博物館”系列展覽。

盡管玫瑰時期的畢加索在創作時所使用的色調和主題偏向暖色,但他在這一時期的某些作品依然散發出憂郁的氣息,《在狡兔酒吧》即是代表作之一。在這幅作品中,畢加索將自己描畫成一位身穿橙褐色質樸上衣的憂郁小丑,正在狡兔酒吧喝酒,狡兔酒吧是一家位于巴黎蒙馬特波西米亞街區附近的著名酒館。畫作中畢加索身邊的女郎名叫杰曼·皮紹特,是一位臭名昭著的藝術模特。

1905年底,畢加索對于來自伊比利亞半島和非洲的早期雕刻藝術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嘗試利用簡化的幾何形式進行藝術創作。

這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獲取的第一幅畢加索的畫作,由格特魯德·斯泰因本人于1946年遺贈。格特魯德·斯泰因是一位美國名流,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巴黎,她是畢加索的摯友,也是他的主要贊助人。這幅肖像畫是畢加索原始主義風格實驗的例證。

從1902年到1912年,畢加索為了模仿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而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這些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幾何體,各種角度以及移動透視法。畢加索與喬治·布拉克一起合作,突破了繪畫和雕塑中傳統西方式的空間感和美感,為后來橫空出世的立體主義奠定了根本的基礎。

立體派藝術家排斥藝術必須復制于自然的想法。以這幅畫作為例,它創作于立體主義運動最為白熱化的時期,即所謂的“高度解析立體主義”時期,畢加索雖然充分強調了畫布的二維特性,但依然從多個對比的視角對物體進行了描繪。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畢加索開始回歸新古典主義藝術,創作風格逐漸接近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西方古典藝術。這幅畫作描繪了一位雙臂交叉安詳端坐的女士,它創作于畢加索的兒子保羅兩歲時,整幅畫散發出一種母性的沉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