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首宋汝窯:中國古瓷中的“大熊貓”
2010/5/27 20:29:42
5月11日至13日,深圳迎來一場特別的文化盛會——作為第六屆文博會的活動之一,汝窯研討會在龍崗大澳灣山莊舉行。全國頂級的汝窯學者、專家及收藏家在這里聚首,共同探尋中國青瓷魁首的秘密,商討如何保護與傳承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華彩樂章的曇花一現
汝窯可以說是中國古瓷中的“大熊貓”,不僅珍貴而且極其稀缺。中國古瓷中,宋瓷為首,而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中,汝窯排列首位,自古就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汝窯可以說是中國的古瓷之尊。
何為汝窯?古瓷以州定名,五代至晚清寶豐為汝州屬地,故稱汝瓷。北宋晚期皇室建汝官窯專燒御用瓷,供皇家御用,集民間的能工巧匠,嚴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胎釉配方,而燒制出精美的瓷器。現在我們所說的“汝窯”,就是指這一時期的汝瓷。然而,因靖康之亂,金兵入侵中原宋朝被迫南遷,大量汝瓷毀于一旦,窯址荒沒,工藝失傳。專家學者們的普遍觀點是,北宋汝官窯只燒制了2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汝窯仿佛一曲華彩的樂章,但只是曇花一現。
汝窯是北宋時間出品,到了南宋便有了“近尤難得”之說,受到皇家、貴族、文人雅士的“熱烈追捧”,而窯址難尋工藝失傳,更讓汝窯一直以來成為亦幻亦真的傳奇。
汝窯之美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其色彩。據專家研究,汝窯采用釉內摻和瑪瑙,使瑪瑙的結晶體在高溫下溶解于釉料之中,產生斑斕光彩于釉內,在陽光照射下霞光四射,柔和玉潤,顏色主流為天青、天藍,光澤含蓄內斂,像絲綢般柔和,讓人愛不釋手。
曾有人統計,現在傳世汝瓷不足百件,且分別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及我國香港極少數私人手中,難得一見。所以在河南西南一帶,現在仍有“縱有家產萬貫,小如汝瓷一件”的說法。我國著名藝術大師李苦禪先生曾揮筆寫下:“天下博物館,無汝(瓷)者,難稱盡善美也。”
千古之謎的各家之言
在研討會的嘉賓名單上,記者看到了葉喆民的名字。現在講中國古瓷研究,葉家是繞不過去的。葉喆民的父親葉麟趾和陳萬里在中國古瓷學界并稱“南陳北葉”,葉麟趾最早確定了定窯遺址的位置,而葉喆民,則在1985年公開了他8年前幾次考察研究后的結論——河南寶豐縣清涼寺藏有汝窯遺址的重要線索。
這次研討會,葉喆民老先生帶來了他的《關于汝窯的再認識》,講述汝窯窯址的發現和地理沿革,論述汝窯的主要特征、胎釉工藝,解析汝窯名稱的混亂及其是否北宋官窯的問題等。
這次研討會,可謂名家云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閻振堂,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陶瓷鑒定家耿寶昌,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陶瓷鑒定家李知宴,香港宋瓷雅集會社首席專家、執行理事潘彥伯,香港永寶齋齋主、著名古董商、收藏家翟健民……
汝窯因其傳奇身世帶來了許多專家學者和收藏家們的探尋——
河南寶豐縣清涼寺及汝州張家巷瓷窯遺址中出土了不少具汝窯美麗特征的宋代青瓷器,世上只有70余件汝窯的認知已不符合事實,存世宋汝窯到底有多少?
汝窯是什么?認定為汝窯的標準又是什么?文博、收藏、考古各界存在著不同意見,沒有統一的認識,對宋代汝窯保護與傳承所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有學者認為“宋五大名窯”的提法不符合宋代瓷器生產的實際,就出現了汝窯燒變的地域說與特征說,到底誰是誰非?
臺北故宮最得意的鎮館之寶——“奉華”銘汝窯遭到研究者的質疑,真相到底如何?面對面的討論顯然是釋疑的最好方法。
有研究者認為:河南寶豐縣清涼寺瓷窯遺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