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陶瓷的造型藝術
2011/3/2 21:51:44
演變發展,一直堅持自己的風格。磁州窯陶瓷作為北方民間窯的代表,最突出的是粗陶細制,講究造型神韻和風格。磁州窯造型從唐、五代,經宋直至明清,擯棄了模仿自然物體的巢臼,重視器物的實用功能、結構和外觀造型的美感,產品小到碗、盤,大到缸、罐均講究造型的完美、比例的勻稱和諧。比如碗,磁州窯的碗造型多為直口圈足,碗口和圈足之比不足1:3,腹部線形變化微妙,以此強調不同款式的碗的區別。磁州窯碗造型的個性很集中地表現在碗口、碗足和足底的處理上,口邊的線角或圓潤,或方直,交待得非常細微而準確,碗足的處理也是線角分明,雞心底或足過肩的形式,將碗底的造型交待得十分準確細微,令人關注、回味。
磁州窯陶瓷造型品種繁多,涉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用瓷,諸如食器、水器、酒具、貯藏器具。有碗、盤、盆、缽、注壺、盞托、盒、唾盂、爐、悔瓶、罐、缽形盒、枕、洗、暖盈,造型尺寸規格豐富。第二部分是陳設性陶瓷,包括甕花盆、器座、支架、鼓凳、玩具、陶塑人物、武士等。第三部分是建筑陶瓷,包括磚、瓦筒、鴉吻、脊飾等。第四部分是宗教用瓷,有臺座、羅漢等。
碗 磁州窯制品中,碗的造型非常的豐富,從一方面證實了生產日用產品的民間窯特色。碗的造型有幾十種之多。如直口斗形碗,為圓唇直口,碗壁微斜。下腹部折,底部有一臺面,圈足外部內曲,內部斜削。有的碗外部刻小仰蓮瓣紋。有的碗形是尖唇,口微斂,大敞口,斜直腹,圈足呈直玉環形,高而型小。有的碗為圓唇,直口斜直壁,矮玉環足,挖足過肩。這種工藝是將圈足內部挖削的深度超過了圈足的高度,挖去了一部分碗底。碗底斷面很薄,這種做法比較具有時代特征,也是鑒賞時參考的依據。還有一種碗為圓唇,碗口微斂,曲腹矮圈足,內底為環底,無支燒痕,是單燒或在大件器物中套燒制成的。有一種花瓣形碗口,腹部微曲較淺,卷沿尖唇,玉環形足。圈唇花瓣形口,直腹下腹折,高圈足外撇,內底有平面,折沿方唇,腹部圓曲,矮圈足外撇,砂堆支燒,常做白底黑花。一種黑釉碗,口沿為圓唇,上腹直、下腹曲,高圈足稍內斂,三角形支釘支燒。
盤 盤在磁州窯的陶瓷生產中也是大宗制品,磁州窯宋代的盤,多為折腹盤,上腹較長,腹壁近直,下腹近平。盈的造型可分為敞口折腹盞、敞口曲腹盤、敝口折邊盤、折腹盈、圓唇卷沿折腹盤。圓唇侈口折腹花口盤,方唇直口,稍內斂的盈子,腹壁斜直,圈足內高外低,足心有旋突。折沿盤,盤口沿折侈,盤腹斜折,也有的為圓折?;ò晷纬谡鄹贡K,浮雕形花瓣大而且很深,腹部圓折,圈足外撇。
缽 缽的造型,在磁州窯是很有代表性的造型,盡管缽有一個曲線的大腹部,但造型并不顯臃腫。這種感覺主要是來自于腹部緊繃的線形和口底做出的尺度比例的呼應。通常缽的口部稍大,缽的高度大于或相等于口的尺度。這種比例關系看著便十分挺拔秀麗。宋代磁州窯缽的造型,通常有渾圓的缽體和略高而小的底足,缽的腹部曲線向上彎曲,不下沉,因此造型感覺秀麗而挺拔。宋代缽多為斂口深腹缽,底足為直足或外撇玉環式圈足,還有的缽外壁刻蓮瓣紋。金代缽的造型高度降低,有些將圈足變成了平底。
瓶 磁州窯瓶類造型種類很多,并且很有特征。磁州窯瓶有長頸瓶、凈瓶、盤口長頸瓶、短頸瓶、小口瓶、紙錘瓶、侈口長腹瓶、矮梅瓶、長頸喇叭形足瓶,花口長頸喇叭形瓶、花口長頸直圈足瓶,喇叭口長頸圈足瓶,小盤口梅瓶、玉壺春瓶 。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