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件精品濃縮五千年歷史
2011/6/13 22:21:52
如今在西安也能飽覽元、明兩朝瓷器精品了。6月11日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大明宮陶瓷藝術博物館在這一天正式開館。400余件歷代精品陶瓷于當天一齊正式亮相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為恢弘的宮殿遺址增添了柔美的色彩。
這批陶瓷精品上啟仰韶、龍山文化,下至民國時期,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濃縮,其中又以元、明兩朝瓷器精品尤為難得。據博物館方介紹,館藏瓷器諸如“元青花龍紋大罐”、“明永樂青花葫蘆瓶”、“明宣德青花蟋蟀罐”、“明成化斗彩雞缸杯”都極為珍貴,堪稱“精品中的精品”。
大明宮陶瓷藝術博物館是由大明宮遺址保護辦引進位于鳳城一路的“西安經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館”時建立的另一家民辦博物館,是第一家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創辦的民辦博物館。博物館位于自強東路585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丹鳳門東段宮墻內。展廳由四段宮墻組成,分為展覽大廳和精品廳兩部分,裝修典雅舒適,展線自然流暢,展品精美豐實。展覽大廳面積1100多平方米,展出古陶器、唐三彩及各朝瓷器400余件;精品廳約200平方米,主要展出元、明兩朝青花瓷中的精品,另存有館長任經文先生家傳的“明代萬歷年圣旨”。館方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力求用陶瓷重現十三朝古都及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輝煌,讓游客在觀賞的同時領略到陜西乃至整個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
11日開館當天,記者看到很多中外游客在游覽大明宮遺址公園之余,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大明宮陶瓷藝術博物館。一位西安游客在飽覽完400余件精品瓷器后,按捺不住興奮地說:“以前看元明瓷器得上北京,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見到這么多瓷器珍品,真是一日之內看遍5000年瓷器史,這感覺實在是太美了!”
鎮館寶物
傳世極少的元青花瓷 這里收藏了好幾件
大明宮陶瓷藝術博物館一經開館,便贏得中外游客的普遍好評。那么,這個剛剛誕生的博物館里,到底有哪些鎮館之寶讓游客如此激動呢? 據博物館方介紹,他們有三大珍寶堪稱“精品中的精品”。
重量級珍寶
元青花瓷器
在元代,中國版圖橫跨亞歐大陸,貿易的空前繁榮使中國瓷器燒造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元代中后期,景德鎮窯通過對高嶺土的調配和高純度鈷料的使用,從而燒制出器形碩大、發色穩定的青花瓷器。學界普遍認為,當時燒制青花瓷所用的純正鈷料——“蘇麻離青”正是來自遙遠的中亞地區。
元青花瓷制作精美且傳世極少,因此極為珍貴。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子下山”在英國倫敦以1568.8萬英鎊,合2.4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是當時中國瓷器拍賣價最高紀錄。
讓人欣喜的是,大明宮陶瓷藝術博物館里收藏了好幾件元青花瓷器。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如此多器形碩大、工藝精美、品相完好的元青花齊聚西安,是他們館獻給古城市民和中外游客的頭一份厚禮。
傳說級珍寶
明宣德青花蟋蟀罐
宣德青花蟋蟀罐的傳世品以其數量之稀有、工藝之罕見聞名于世。史書記載:宣德皇帝“雅好詞翰”、“精于繪事”、“酷好促織(蟋蟀)之戲”。宣德皇帝英年早逝,傳說其母后認為宣德之死與過度玩樂有關,于是下令把他所有玩耍用的東西全部毀掉,其中也包括了宣德皇帝鐘愛的蟋蟀罐。據博物館方介紹,如今“臺北故宮”藏有千余件宣德青花瓷器,遺憾的是,其中竟連一件宣德蟋蟀罐都沒有。
1993年春,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發掘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時,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復原結果讓考古學家大為驚嘆,這批瓷器不論從器形還是紋飾上都前所未見,經認定為宣德蟋蟀罐。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