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china-瓷》
2012/12/6 23:06:29
12月4日和5日,兩集高清紀錄片《china·瓷》登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間十點半檔《魅力紀錄》欄目。這部由央視紀錄頻道制作的最新作品,描繪了明清之際中國外銷瓷寰宇之旅的恢弘圖景,將歷史上關于中國外銷瓷的重要事件一一呈現。觀看此片,好比穿梭于時光隧道,盡覽中國外銷瓷的前世今生。
【葡萄牙盾形徽章紋青花執壺】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222-1931)。這件青花執壺是首批帶有歐洲紋章裝飾的中國瓷器中的一件,其形制具有16世紀時期出口至中東市場執壺的特征。執壺上銀飾配件是在土耳其加裝,可能是為了修補執壺上的殘損處。
央視一流創作團隊精心打造
從今年六月到明年一月,英國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北京舉辦“瓷之韻”展覽,展出這兩家英國博物館館藏中國外銷瓷珍品。紀錄片《china·瓷》從此次展覽出發,將視點聚焦于曾經稱雄天下的中國外銷瓷,據了解,這是國內紀錄片首次以此作為題材。
為完成這部紀錄片,央視紀錄頻道派出了一流創作陣容。由資深導演徐歡領銜的主創團隊,曾經打造出《故宮》、《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故宮100》等歷史人文類紀錄片佳作,深得觀眾贊賞。另外兩位導演張越佳和薄曉琳,年輕富有激情,也有多部紀錄片拍攝的經驗;攝影師劉暢,今年憑《故宮100》獲得了第26屆電視金鷹獎最佳攝影獎。
據徐歡導演介紹,該片于今年3月初立項,跟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簽約也在同月完成。“這是中英兩國第一次實現橫跨電視媒體與兩國博物館之間攜手打造紀錄片的合作,我們在中英兩國的三大博物館里,將曾經遠涉重洋的中國瓷器精品納入我們的鏡頭。中英雙方的專家把傾盡畢生心血研究中國外銷瓷的學術成果提供給了攝制組,這讓進入陌生領域的我們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獲取知識,捋清脈絡,確定主題。我們深深感受到這些專家對中國瓷的熱忱,這讓我們非常感動。”她說。
除了奔赴英國之外,攝制組還在法國、意大利、德國、荷蘭、伊朗、土耳其、肯尼亞等海外地區進行拍攝;而在國內,攝制組足跡遍及景德鎮、廣州、韶關、鄱陽湖、香港等“瓷路”的發源地及重要港口。
聚焦青花,世界第一種全球化商品
與以往表現中國瓷器的紀錄片不同,《china·瓷》不再僅僅專注于挖掘它們本身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而是站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以國際化的視角,追溯中國瓷于明清之際傲視天下的過程,探討它在世界文明演進中扮演的角色,它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方面產生的深遠影響。
青花瓷,是世界第一種全球化商品,是世界初識中國的名片,它凝結了東西方多種文化、智慧、審美等因素,一舉登上中國陶瓷發展的頂峰,并在明清時代風靡世界,成為全球化貿易初創時最重要的產品之一。而這一點,很多觀眾了解得并不太多。
跟隨鏡頭,您可以看到,景德鎮在數百年前就已成為全球化商品的生產基地:大量的歐洲訂單,精專的工藝,標準化的制作過程,全球最大的生產流水線……您可知道,僅在明末清初,每年就有幾百萬瓷器從景德鎮銷往歐洲?
跟隨鏡頭,您還可以看到,從神祗和圣器,到王宮貴族追慕的高端奢侈品,再到普通家庭的日常用品,中國青花瓷在歐洲的身份變化,見證著全球貿易的變化和發展。您可知道,歐洲強國為獲取對它的壟斷而進行航海霸權爭奪的歷史?
“瓷器由中國人發明,它是人類最早的人造產品。瓷器也是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始終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攪動地球,英文中的‘china’——瓷,也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徐歡這樣說道。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