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的藝術特色
2013/11/29 17:16:14
“這四件都是湖田窯瓷器,可以說是影青瓷中的典型代表,而且保存完好,絕對是寶貝級別的。”沈陽一家民營企業老板、藏友周本生指著四件瓷器中的一件向記者介紹,這是男相觀音,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致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珍品。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鎮窯工們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礎上燒制而成的一種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間,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稱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稱為“影青”,晚清以至民國初年出版的瓷書又有“隱青”“映青”“印青”等名稱,其所指均為青白瓷。
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鎮所獨創,歷史上有“假玉器”之稱。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有“玉枕紗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南宋時,由于戰亂,大批制瓷名師云集景德鎮,使其制瓷規模和質量都得以快速地擴大和提高,而且“著行海內”,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一直到元代前期,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景德鎮影青瓷窯系。元青花燒制成功以后,影青瓷便逐步退出了主演角色。
影青瓷的釉色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白中閃淡青色,厚處閃深綠色,瑩潤精細,晶亮透徹,前人把它稱為“假玉器”,有晶瑩如玉的美稱;二是淡青閃黃,這種釉色的“影青”瓷最為大量。另外,“影青”釉中還有一種在器物周身加繪褐色的彩種,人們稱為“點彩”。宋時點彩位置隨便、自然,面積往往較小,彩色有非常明顯的濃淡區別,中心處最濃,呈鐵斑色。
宋代影青瓷由半透明的釉,發展到半透明的胎,這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是一個飛躍。由于青白瓷制作的豐富經驗,為以后青花瓷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影青瓷收藏從胎、釉、工藝入手
北方的瓷器愛好者對來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其實只要掌握了影青瓷的胎、釉、工藝特點以及作假的一般手法,就可一展身手了。
胎色上,影青瓷潔白細膩,淘洗精細,有的器物精細到幾乎脫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夠均勻之處,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質過分精細潔白,狀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潤無瑕疵者,這就需要藏友小心了。
釉質上,影青瓷的手感和觀感,猶如青白玉一般,這是在鑒識宋代影青瓷時首先要考慮的。若遇干枯無光,釉面粗糙,或反之過于瑩潔潤滑者,則要謹慎。
工藝特點上,宋、元時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較高,南宋次之,元代則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顏色各異。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