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口的區分與區別
2014/12/23 11:49:46
對于鑒定來說,除了真偽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窯口的歸屬問題。而這也正是定窯復雜性的集中體現。對于定窯來說,窯址的面貌是完整的,但是定窯的影響力很廣泛,有很多器物存在是否為定窯的問題。關于定窯和其他窯口的區別也是定窯研究的主要課題。而這個課題又可以劃分成以下幾個子課題:
1.定窯和邢窯的區分
學術界常常有“邢定不分”的說法。這里的“不分”主要指早期階段的定窯和邢窯難以區分。邢窯到五代時期開始逐步沒落了,到北宋基本沒有大影響力了。定窯從晚唐開始逐漸強盛,到五代北宋時期達到巔峰。從傳承關系上來看,定窯就像是邢窯的備胎(這不一定符合事實),也不排除窯工有互通的可能性。兩個窯口的地域十分接近,受當時共同需求的影響,在工藝方法和器型上有很大的互通性。比較滑稽的是:考古出土的一些器物,沒法確認窯口的時候,往往研究邢窯的專家認為就是邢窯的,研究定窯的專家就認為是定窯,理由就是在各自的窯址里面都有發現對應的器形。這就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困惑性。
邢窯和定窯真的就沒法區分嗎?實際上,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好判斷的。至少可以有一定的傾向性,是定窯的概率大一些還是邢窯的概率大一些。這個鑒別的關鍵點在于,定窯的胎更加干一點,沒有邢窯的糯。定窯的產品更加硬一點。從制瓷工藝上來說,跟瓷土的原料有一點關系,中間的“長石”結構會影響這種質感。
2.紫定、黑定與當陽峪窯的區別
歷史典籍曾經記載過一個小故事,大致意思說某位后妃腐敗了,收了某大臣的禮物,因此受到了皇帝老公的嚴厲斥責,而這件賄賂品只是一件瓷器,就是所謂的“紫定”。可見“紫定”在當時已是極珍貴之物。
紫定、黑定確實是定窯里面的稀缺品,也是高檔器物。定窯的這類產品胎土極白,器形的線條簡潔有力度,釉光極好,是足以代表宋代瓷器制造高峰的典型代表。“臨宇山人”收藏的那件黑定鷓鴣斑斗笠盞不知道俘獲了多少無知少年的心。我稱這只盞為“天外飛仙”。
臨宇山人收藏的“天外飛仙”黑定鷓鴣斑盞
后來,隨著發掘資料的漸漸增多,我們突然發現情況好像有點不對勁。河南的當陽峪窯也盛產這類紫色、黑色的高溫瓷器,質量也極高,從外觀顏色上來看和定窯基本無法區分。甚至有人經過仔細研究,紫定描金、黑定描金的這類器物都不應該是定窯的器物,而是當陽峪窯的杰作。日本所收藏的幾件描金顏色定窯器都應該是當陽峪的啊!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描金柿釉盞
不過,這個“烏龍”還真的有可能是事實了。再回頭去研究的時候就會發現,當陽峪離當時的首都汴京距離更加近,從理論上來說,生產的產品質量應該更高才是。
宋代窯址地圖(摘自《定州花瓷》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出版)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就是將這類醬釉、柿釉、黑釉的高檔瓷器都寫成“定窯類型”,因為實在難分清楚了,為了避免爭議,就寫作“ding style”完事了。
那么,兩者到底能否區分呢?在實際操作中,還是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分的。關鍵還是看器形的做法以及胎的質感。通用的做法是:胎質略粗松一點、偏黃一點的就看做是當陽峪的;偏白的就看成是定窯。也就是說:精的看成定窯,粗的看成當陽峪。可實際上,定窯不光有曲陽一個窯址啊,還有燕川啊。燕川的器物胎足就明顯偏黃偏松啊,不少燕川的黑釉、黃釉器物甚至質量并不高,和典型定窯有一定差距,也不如當陽峪啊。這下就徹底抓瞎了,如果你非要搞清楚到底屬于哪個窯口的話,沒有十分充足完善公認的窯址發掘報告是萬萬辦不到的。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分清楚具體的窯口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