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官窯與汝窯的概念要分清
2010/5/8 22:16:32
長期以來,考古界與收藏界的專家權威們都對汝窯瓷器的主要特征用一句話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晨星稀,芝麻掙釘釉滿足”。“青如天”,即釉色如雨過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質感,釉光瑩潤如玉。“蟹爪紋” 即是指器表的開片尤如蟹爪,呈不規則狀交錯,且裂紋很細(此解釋我有不同看法,有待推敲,下面再談)。“晨星稀” 即是指釉中的氣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無幾。“芝麻掙釘釉滿足”即是滿釉裹足、足底部用細如芝麻點小的支釘支撐著燒。汝窯瓷這些胎釉特征文獻有記載,又為出土物所證實,是鑒定汝瓷的要領。
強調汝窯器的上述特征是其精品所有。汝窯燒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窯口在河南的寶豐、臨汝等地,其中的寶豐清涼寺窯在北宋晚期的近二十年時間里作為御窯,專為宮廷燒造瓷器,是“貢器”,所以有官窯性質。其造型端莊大方,古樸典雅,工藝考究,胎質細膩,應該稱作“汝官窯”。 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志》云:“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意思是:汝窯中有瑪瑙末為釉的器物是宮中的專用瓷,非宮中用瓷不準使用瑪瑙末為釉,汝窯精品選送入宮, 經御選后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許出賣,實屬難得之物。由于汝瓷貢器以瑪瑙為釉,形成特殊色澤,故有“汁水瑩澤,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世人對汝瓷又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贊美。尤以器表細小開片密布,形成魚鱗狀,更加獨特別致,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形成星光閃現,寥若星晨,具有寶光內潤而又高雅素凈之風采。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在燒成工藝上,采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為其它窯口所望塵莫及,更受到北宋皇宮的偏愛與贊賞,因而汝瓷成為“名瓷之首,汝窯為魁”,得以流芳百世。
被專家定論的所謂存世量只有六十五件的傳世汝窯器,就是“汝官窯”。
使用瑪瑙末為釉,汝窯瓷會出現文獻中所說有“八種顏色之多”的釉色,有天青、天藍、豆青、卵青、粉青、月白、蝦青、艾青等。其中最成功的顏色為天青色,最好的為天藍色。現今的鑒賞家多以天青或天藍為標準色,其他顏色的汝窯瓷多不被承認。我認為這樣的鑒定結論未必正確, 汝窯與汝官窯的概念被這些鑒賞家搞混淆了。他們將鑒定汝官窯的標準用來鑒定汝窯瓷,這合理嗎?北宋汝窯燒制時間短,燒造的貢品(汝官窯)的確因稀而貴,但決不能僅僅將汝官窯鑒定為汝窯瓷,而將明明是汝窯燒造出來的瓷器采取“一票否決”。
中國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一直沿用到現代。五代時期一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宋代制瓷業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它的主要標志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最大的是被后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這些著名的瓷窯都為朝廷燒造瓷器,供皇帝和大臣們享用。考古界與收藏界一般稱之為“官窯瓷器”,簡稱官窯。作為大窯場,各個瓷窯還燒造更多的供民用的大路貨即商品瓷,這類產品在數量上要比貢瓷大得多,即所謂“民窯瓷器”,簡稱民窯。送入朝廷的瓷器一般講都是精品,但朝廷還要挑選,即“御揀”,御揀合格后留用,不合格的或銷毀(如鈞窯器),或“方許出賣”(如汝窯器)。
宋微宗趙佶是北宋歷史上第八位皇帝,元符三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