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秘色瓷”和越窯”青瓷”有什么區別?
2010/7/11 21:54:35
青瓷——說的范疇大一些,宋代以前的瓷,不管南方和北方除了白瓷一般都叫青瓷。白瓷是指邢窯的白色的胎和白色的釉——白瓷釉的含鐵量.在0.64%以下;而青瓷泛指釉是青的而不管胎是什么顏色,越窯青瓷就屬于這一種。應該說在唐代中早期越州窯和婺州窯、甌窯一樣都是一般的青瓷窯并不出名;而邢窯白瓷就已經是唐代宮廷用瓷了。秘色越器是唐代創燒的一種新產品,它的釉含鐵量在0.70%左右,由于創燒是在南方越州,南方的越州、婺州窯、甌窯燒造的青瓷比不上唐代的邢窯白瓷,而秘色越器出現以前只有越州而無越窯一說,正是秘色越器的創燒成功,才使越州的越窯成為唐代的一座名窯。真正的秘色越器瓷也只是燒造了一批而停止了。越窯成名后就繼續燒造青瓷而不是我們所說的秘色越器。為了競爭,在人們斗茶、斗酒盛行的時代,為了和北方邢窯白瓷競爭高低,把秘色越器稱為越窯秘色瓷,可以說:秘色越器創燒在越州,正如現在7501瓷創燒在景德鎮一樣只是燒造了一批而停止了燒造。自秘色越器的出現,才有了“南青北白”的說法。
相傳唐五代吳越國王錢氏朝廷命令,越窯燒造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故稱“秘色瓷”。我認為吳越國是在模仿燒制“秘色瓷”但并不成功,沒有真正燒出“秘色瓷”,反而燒制出越窯青瓷這種品種。后人把這種越窯青瓷誤認為是“秘色瓷”。當然越窯青瓷燒制出來的質量也是很不錯的,但我認為越窯青瓷的胎質絕對超不過真正“秘色瓷”的胎質,真正秘色瓷的胎質是白色玉質,而越窯青瓷的胎質的顏色呈灰色或淺灰色,它甚至都不能和邢窯的白瓷相比。
“秘色越器”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個標志,它把人類的制瓷業推到了一個頂峰,影響到制瓷業的歷史發展,充分表明了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以至到今天人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秘色越器”或者叫“秘色瓷” 的真正本質——它為什么叫“秘色瓷”。
宋代汝、官、哥、鈞、定這五大名窯的制瓷工匠們認識到了“秘色瓷”的胎質精美絕倫,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反而就在瓷釉上下功夫,創燒出燦爛多彩的瓷釉文化;到元、明、清代就更上一層樓——釉上彩、釉下彩、五彩、斗彩、青花釉里紅等,都是在瓷的釉上做文章,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甚至出現了所謂的“瓷母”。如果有“瓷母”的話,“瓷父”就數“秘色瓷”了;“瓷母”以釉取勝,而“瓷父”就以瓷胎勝出。
你用什么來證明“瓷父”要數“秘色瓷”呢?
舊世界之瓷以質為貴,新世界之瓷以彩畫為貴[雅(瓷學)節選]。
“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看,”——此是乾隆丙申御題仿雞缸詩。可見乾隆皇帝也很想見到真的越器但沒有見到,于是認為在人間越器并不存在,所以寫下“李唐越器人間無”之詩句。
但是,在歷史上發生過的任何事情都會留下痕跡,后人就是通過對這些痕跡的研究揭開它的面紗,認識它是怎樣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經過研究認為: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秘色瓷”是世界上精美絕倫的瓷胎,質最為精細、最為珍奇。是最不可思儀的乃至到現在制瓷業已進入到用電腦、電子時代所生產的瓷質——胎,都比不上“秘色瓷”的瓷胎
(別忘了那是在一千二百年前燒制出來的)。
我是一名古瓷的愛好者,在二十多年的收藏中,對古瓷有一種特殊的偏愛。我想要證明“瓷父”為什么要數“秘色瓷”,有必要對我國的青花瓷說幾句:我對青花瓷的喜愛也情有獨鐘,和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