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威談汝窯瓷器鑒定
2015/6/3 10:33:27
汝窯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且為五大名窯之首。汝窯瓷器在宋代是為皇室燒造瓷器的窯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窯的瓷器燒造技藝在當時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汝窯瓷器以天青釉而聞名于世,其 “雨過天晴云破處”的青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歷史上再無超越。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紋、香灰胎也是汝窯瓷器的重要特征。本文作者從瓷器的釉色、胎體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個方面分析介紹汝窯瓷器的特點,以希望對那些喜歡汝窯瓷器、愛好收藏汝窯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汝窯是中國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艷葩,燒造出了令人如癡如醉的天青釉色,并將青瓷器的燒造從技術和態度上延伸至盡頭。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所燒造的天青釉色能與汝窯天青釉媲美。窯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其名字是因地而得。宋代顧文薦在《負喧雜錄》中這樣寫道“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歐陽修在其《歸田集》中這樣來贊譽汝窯瓷器,“柴氏窯色如天,聲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北宋汝窯頗仿佛之,當時設窯汝州,民間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粉翠胎金潔,華胰光暗滋”。宋周密《咸淳起居注》中還寫到:“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圓賞牡丹,剪好色樣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窯金瓶”。從以上文獻看對汝窯瓷器釉以天青為魁做了詳細描述。汝窯對各種天青釉色進行了模仿,其中“雨過天晴云破處”的色彩最令人們留戀。至今街頭巷尾、市井之上依然在津津樂道,回味無窮。歷史似乎在汝瓷之上發生了停滯,時光沒有抹去汝瓷在人們心中的美好記憶。
汝窯瓷器被譽為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這是舉世公認的。在宋代汝窯瓷器就十分珍貴,為皇家燒造御用瓷器。南宋周輝在《清波雜志》中寫到“又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未為油,惟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可見汝窯瓷器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從地處河南寶豐縣的清涼寺窯址上看,很多真正為宮廷燒造的瓷器都是被砸碎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燒好,恐流入民間而故意打碎。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張俊向高宗皇帝“貢奉汝窯瓷器”16件。在宋代汝窯瓷器可以送給皇帝,想必也是徽宗皇帝的最愛。從以上古人對汝窯瓷器的記述中可知,汝窯在宋代曾為宮廷燒造瓷器,燒造水準達到了名窯之首。
從傳世的汝窯瓷器看,造型雋永,雕刻凝爍,令人嘆為觀止;胎體選料考究,工藝嚴格,在胎體上達到了勻凈、致密、堅固為一體,“香灰胎”色盡顯細膩,細開片;芝麻痕支燒;從造型上看,“少數是仿古陳設,如尊、瓶之外;多數是盤、洗、碗、盞托、碟、奩等器物等日用生活品,汝窯瓷器工藝可謂是盡善盡美,幾無缺陷,如果不是汝窯瓷器穿越歷史的時空來到今天我們得以親見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會有如此精美絕倫之器。
汝窯的窯址在上世紀80年代在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發現,經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發掘,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汝瓷標本,雖然大多為殘器和殘片,其總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我們還是根據傳世品和科學發掘品的對比,相互印證了文獻中所述的諸多內容。著名陶瓷學家陳萬里先生曾經根據北宋徐競《奉使高麗圖經》的成書時間以及”汝州新窯器“的話,推斷汝窯為宮廷燒造瓷器的時間是在哲宗元佑至徽宗崇寧五年左右,一共有近二十年的時間(陳萬里:《汝窯的我見》)。北宋滅亡后基本是停燒了,這一點在窯址的發掘中得到了證實,汝窯的燒造時間大約從哲宗到徽欽二帝之間,北宋滅亡后汝窯遂即消失。這些為解開汝窯之謎提供了事實證據,同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