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欣賞及鑒定要點
2015/7/26 16:38:26
明成化 青花獅子滾繡球紋碗
明朝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窯場數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類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過了以前歷代,展示了陶瓷業大發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實行"官搭民燒"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規定的任務后,可以進行自由經營,客觀上對手工業工人的積極性起到了促進作 用。民窯不僅產量超過官窯,而且燒成了許多高質量的可以與官窯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產的主流。
明宣德 釉里紅青花高足杯
如何鑒定明代瓷器,具體說來,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確切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風俗面貌和技術成就。若能諳熟并善于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較可靠的鑒定方法。
明16世紀 琺華釉蓮池紋梅瓶
對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別是名貴品種,更應爛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貴的品種,便越會有人去仿制。在鑒別中,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無須多究,便可一眼識破那些低劣的贗品;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對那些貌似真品的偽作,經細心體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離之處,找出其細微差別;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體會各時代的不同風格和神態,對那些維肖的仿品,便能獨具慧眼,看出其雖維肖但不維妙之處,從而窺出破綻。明初洪武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暗黑,這主要是元末明初戰爭頻繁,蘇料進口中斷,使用國產青料造成的。
明正德 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永樂、宣德年間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國力一樣處于一個上升階段,尤其青花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史稱"永宣瓷",它的主要特點是:由于鄭和下西洋,從中亞伊斯蘭國家帶回了"蘇麻離青"料。在適當的火侯下,能燒成像寶石一樣的鮮艷色澤,但由于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
明永樂 青花纏枝瓜瓞紋小罐
在掌握各時代瓷器品種的特征及時代風貌的同時,應側重對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練地鑒別真偽。明代永樂年間的器型古拙秀美,當時出現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脫胎暗花盤碗,青花壓手杯之類,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遠遠不可企及的;宣德時期造型種類明顯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獨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絕后之作,若不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難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僅見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時的仿品及民國時的贗作,除此而外其他時期少見。至于成化時期,器型惟重纖巧,大器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類,都出色地代表了當時輕盈秀致的風格,并為仿品所望塵莫及。弘治、正德時期雖器型品種不多,但卻端莊秀逸。嘉靖、萬歷以后,器型漸趨復雜,又有許多創新之作,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時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對于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于鑒定工作更為有利。
明嘉靖 彩釉大罐
二、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也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對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暈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準確再現。在斷代和鑒別真偽時,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他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兩代瓷器的畫面,就與同時代的織繡、竹、木、漆、牙、玉、銅、 銀等工藝品裝飾,互有影響,一脈相通;又如成化時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纏枝蓮紋,也與前朝景泰掐絲琺瑯器上紋飾相同。如此等等,便可發現時代的特征,找出 共同的規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器物,都應作大量細致的對比分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