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是博大精深的藝術寶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任雙合
2016/8/5 22:28:33
磁州窯遺址
在彭城這個傳統的陶瓷古鎮,普通常見的山石泥土都可能會有點石成金的機遇,傳統的陶工用樸拙的劍手從普通黃土的世界中捧出了火的精靈,使得淵源的黑白藝術在大河源頭刻下了粗獷的線條。那些泥土經過火的淬煉成為了享譽四方、黑白交織的陶瓷藝術,這就是磁州窯。這里的每一個陶瓷藝人的背后都有著一段與磁州窯關聯的動人故事。他并不是土生土長的彭城人,但是卻扎根在彭城守望磁州窯火四十多年,他就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任雙合。
從唐山求學來到邯鄲彭城
任雙合是唐山人,年輕時來到當時位于彭城的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藝術專業學習。每天天不亮,他就和同學早早起來,去練習勾線、寫字、繪畫,長此以往,他打下了扎實的陶瓷基本功。1967年,年僅20歲的任雙合畢業之后因為成績優秀被分配到了邯鄲陶瓷公司。遠離家鄉,來到了古老的磁州窯所在地,對那時的任雙合來說,磁州窯三個字也僅僅是上學時書上學到的一個概念而已。
就是在這種對磁州窯一知半解的狀態下,任雙合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并認識了改變他一生的兩位老師——老領導葉廣成和研究所組長魏之騟。看著前輩們的潛心付出,為磁州窯的繼承與發展做出的貢獻,漸漸地,在老師的影響和熏陶下,任雙合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黑白交織的陶瓷的藝術。
剛剛參加工作的任雙合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基本上什么陶瓷活都嘗試過,產品設計、裝飾、畫紙,在勞動車間當工人,每天都要重復著拉坯、修坯,盡管當時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但是他從來沒有絲毫的怨言,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投入到磁州窯陶瓷的生產和制作中。那時候的車間里,像任雙合那樣的專業人才很少,所以沒多長時間就抽調到廠辦研究所開始搞產品設計,設計器形、畫面、藝術瓷等等。
進入陶瓷藝術研究所工作之后,任雙合更深入的接觸到了磁州窯設計和制作的核心,他驚奇的發現,磁州窯僅用最基本的黑白二色便在陶瓷上創造出大美大雅的裝飾效果。它是創造性的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的繪制在瓷器上,黑白對比,強烈鮮明,或流露出一段堅挺舒朗的北方風骨,或顯示出一種隨性嫵媚的風情,沒有許多刻意裝飾掩蓋的痕跡但卻仍有一份高貴大方的風度。
艱辛的付出贏得輝煌的榮耀
任雙合在磁州窯的設計制作中浸淫越久,便越被它的藝術魅力所折服,并感嘆與它相見太晚,每天早出晚歸,做陶瓷經常忘記吃飯,早已達到癡迷的地步。
多年來他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大膽創新,不僅恢復了磁州窯多年失傳的多種傳統技法,并廣泛吸取其它藝術門類之營養,和現代藝術元素相溶合,使磁州窯藝術得到了進一步升華。先后創作了多件風格獨特的磁州窯藝術珍品,成為新磁州窯的代表之作。
艱辛的付出中孕育著成功的幼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幸福的回報。1973年,他創作的刻坯嵌金纏枝牡丹國光瓶,其設計構思巧妙,制作工藝精美,整個效果既富麗堂皇又端莊典雅,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出,并先后登上了《中國美術》和《中國工藝美術》雜志,更被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選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種種榮譽的激勵讓任雙合在陶瓷藝術上的靈感不斷涌現,他參與制作的邯鄲火車站候車大廳彩繪壁畫《邯鄲典故》、北京人民大會堂大型貼彩壁畫《北京歡迎您》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深厚的陶瓷藝術功底不僅讓任雙合獲得了眾多的個人榮譽,并且在其擔任陶瓷五廠副廠長和陶瓷九廠廠長期間,廠子所研制生產的圓形瓷、藝術瓷、陶瓷壁畫等不同規格的幾百種陶瓷花色產品成為市場緊俏貨,他所創作的陶瓷系列產品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困惑與奮起
眼看著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好,誰都以為會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