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寂中綻放心花——孫同鑫青花潑墨畫的新語境
2016/12/18 16:52:07
在當今瓷都景德鎮陶瓷畫壇,有一批借古開今派陶瓷藝術家以平實的語境表述著自己的感覺和主張。他們摒棄功利色彩,以完全真誠的態度對待人生,在關注社會的同時也關照自己,以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抒發著自己的生活觀和生命觀。青花潑墨大師孫同鑫就是其中的一位。
青花《天地間》 作者:孫同鑫 綠寶石藝術陶瓷館藏
孫同鑫出生在景德鎮一個創建于光緒年間的著名陶瓷世家。從小就在自家作坊“孫榮記瓷廠”里跟隨祖父孫洪元、父親孫振東學習配制傳統顏色釉和青花繪制技藝。1954年進入到一家大型瓷廠工作,從此正式踏上了釉下彩的生產研究和畫面的設計創作道路。
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授予孫同鑫“陶瓷世家”牌匾
孫同鑫雖然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有幸得到過享譽海內外的“青花大王”王步藝術大師的悉心指教,后來又師從瓷壇泰斗中國首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家傳的熏陶,名家大師的傳授,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刻苦鉆研,日后近半個世紀里,他在釉下山水、人物和花鳥三大題材系列的創作中,可見其佳作頻頻,碩果累累。而從《中國當代陶瓷美術家大全》、《中國民間名人錄》、《時尚陶藝》、《景德鎮陶瓷全集》和《景德鎮陶瓷百期珍藏版》等大型書典畫冊中來看,他那些被收錄的一幅幅畫作,正是他藝術造詣一步步深厚的寫照。再看孫同鑫為九江市潯陽樓設計并制作的高七米半、寬五米的巨幅青花山水瓷板壁畫,其層次分明的布局、帶有裝飾性的筆觸提煉,畫面是那樣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令人嘆為觀止。足見孫同鑫駕馭如此“大視野、遠效果”畫幅創作的恢宏氣度!
藝術的靈魂在于創新。孫同鑫深知向前人、向他人學習的必要性,但重復他人就等于取消自己,他始終堅持以“心”去創新。生活中的他,是一個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的人。但在這種“寂寞”中往往會在他的胸境里萌發出繁茂的“成竹”來。天道酬勤,紅寶石總愛笑迎那些奮力挖掘的開礦人。與其說是經過一次次的反復試驗,不如說是經過多年來的艱苦磨練,孫同鑫于1994年,在總結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藝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表達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潑墨”技法,在當今瓷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業內人士都知道,“潑墨”在寫意國畫中是傳統的,而用近乎于液體的青花水料潑灑在吸水性極強的坯胎上,經高溫而成瓷成畫,可以說絕對是新穎的!雖然借鑒了國畫中“潑墨”這一理念,但終究因載體、材質和工藝不同,青花潑墨的難度要大得多,兩者不可同日而語。鑒此,這一技法的運用,無疑是獨特的,也是空前的。當然,如何將“料水”潑灑得濃淡得當、虛實有度,潑灑得淋漓酣暢、流向自如,如何較準確地“潑”出胸中的“畫意”,恐怕就是作者自己也難以用量化的詞匯來作清晰的表述。這一切只有他心中的“感悟”才知道,只有那段曾經磨礪過他的漫長歲月才知道,我們只得肯首,這就是功底!這就是孫氏藝術!孫同鑫此種潑墨技法之得心應手的運用,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青花瓷畫創作手段,更給畫面平舔了一股磅礴大氣。他的許多作品一經問世,就受到了陶瓷美術界和收藏部門的關注和青睞。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級首席鑒寶人耿寶昌看了孫同鑫的諸多畫作后,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近年來,他創作出了《大漠魂》《牧歸》《晨》《春之戀》《大風歌》《雪后鳥鳴林更幽》《月夜詩思》《故鄉月明夜》和《月夜春水》等大量青花潑墨瓷畫。其間,故宮博物院還永久性收藏了他的《人在天涯》和《深山歲月》兩塊青花潑墨瓷板。
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孫同鑫作品《人在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