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壺——竺娜亞的青瓷天地
2018/7/19 17:02:07
竺娜亞作品《遠山》
陸羽在《茶經》中曾提到“青瓷,如冰似玉,白瓷,類銀似雪。”如冰似玉,是青瓷的審美品格,似玉,也是文人君子一貫追求的品德,是中國藝術所追尋的氤氳澄明的狀態。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中的一門重要體系,它含納著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以及審美。龍泉青瓷作為中國青瓷體系中的代表窯口,它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史與工藝史,并在這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地方,將傳統的技術與審美得以傳承。釉色依然溫潤,質地依然清明。就像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提到:中國歷史上文學與藝術的最高表現,永遠是一種單微輕靈,直透心髓。
竺娜亞作品《香音》
青瓷,以其純凈的無有雜志的釉色,單純的可以供使用與觀賞的器皿,以無言勝萬語,以空靈寫充實,一直散發出自身具有的寧靜的聲音。有人說,青瓷,單單看著它的釉就夠了,沒有任何的裝飾,只有純粹的青釉汁水,如春光般流淌,直透心髓。龍泉的青瓷是可以直抵心髓的。玉壺冰心,正是這樣的單微輕靈的代表,青瓷為玉,汁水為冰,一壺一天地,有匠心,有天巧。
竺娜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996年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從事青瓷藝術創作。當然,竺娜亞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女性工藝美術師,也固然會將一種源自于生命本有的清新與純真灌注在其青瓷作品中。早在藝術人類學中就有關于陶瓷是女性的藝術的說法。青瓷本身的細膩與溫純,就傳達著一種特別的情感。筆者與竺娜亞的交流中,也感悟到娜亞是一位溫婉聰慧的江南女子,至于她的作品,她更愿意介紹她的器皿,壺系列的器物,上面有靈動的,帶著傳統紋樣的青瓷手工雕塑,這些青瓷的雕塑傳達文化與生命的氣息。
竺娜亞作品《鳳陽山》
《節》
通曉中國陶瓷史或者熱愛中國陶瓷藝術的人都知道,青瓷捏塑或堆塑在中國陶瓷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中國人認為萬物有靈,他們用手里的泥巴捏塑自己心中的信仰。如海上仙山的各種神靈走獸,它們是一種祥瑞的期盼,也是古代中國人對于美好生活,對于此生長樂的一種終極追求。泥土中有生命。娜亞的青瓷捏塑中便可以見得。流暢的,帶有手工痕跡的捏塑,與壺體形成了一個整體,形成了一個濃縮的宇宙。所謂冰心玉壺,則是娜亞作品中所流露的氣質,對青瓷的愛,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愛,而這種傳統的文化也正是嫁接在一個西方的,帶有新文化脈絡的時代,然青瓷依舊是那個青瓷,因為青瓷的傳承有歷史的厚度,有文化的深度,沒人愿意去破壞與解構它,只有被它深深地吸引與靜靜地駐足。娜亞的壺,自有一番天地,有傳統,有創新。娜亞手捏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些生命仿佛在傳統紋飾中哪里見過,但又沒有見過。娜亞自己稱為青瓷的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新在新式的審美,新的時代,新的創造,新的表述。然而古典是一種美學態度,也是一個美學詞匯,古典是因為娜亞的青瓷得到了傳承,帶有歷史的厚度與寬度,古典,是因為娜亞的青瓷依然具有傳統青瓷所具備的溫潤如玉的品格,那也是一番清涼自在的天地。
竺娜亞作品《玉鼠壺》
竺娜亞作品《牛》
冰心玉壺是青瓷的審美,冰心也是竺娜亞的匠心。是一顆細膩的,智慧的,工藝之心。工藝史人工所造的物。人工賦予了物的情感與生命,物不再是單純的表象,而是人的情感寄托,是人的工巧的造就。與日常的人生融為一片,包含著甚深的詩情畫意,尚含蓄不尚發露,尚自然不尚雕琢。正如本文開篇之始,是娜亞對于泥土,對于青瓷的感悟一樣。青瓷的捏塑是活的,帶著呼吸與光影的祥瑞之獸。這點點的匠心將壺體激活。壺是一個世界,正如《山海經》的傳說一樣。東海神山,云纏霧繞,有祥瑞之獸,悠游其上。壺是一個現實而又超現實的世界,帶著古典精神的新古典主義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