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瓷泥中的詩和遠方——訪陶瓷伉儷婁高強、劉靜
2019/7/30 11:34:16
原木色和純白色為主色調的手工坊,一半是擺滿了陶瓷作品的展架,一半是擺放著拉胚機和案臺的工作室。“我們平時就在這里搞創作。”案臺兩邊相對而坐的婁高強和劉靜夫婦,各自靜默的對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認真的調整修飾著。
“現在就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在神垕做了多年陶瓷造型產品設計的婁高強劉靜,如今成了靜藝堂陶瓷手工坊的主人。回想起在神垕以客戶喜好設計陶瓷作品的忙碌日子,劉靜更喜歡現在這樣安靜閑適、專心創作的時光。“像這樣不用考慮客戶喜不喜歡,安安靜靜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創作作品,挺好。”
“你不必說,我自會懂”
有人說,事業各自有成,生活情趣又相仿的夫妻才能稱為“伉儷”。在只言少語的了解中,筆者看到了修養品性接近,互相理解對方,雖為同行,卻能琴瑟和鳴,互相欣賞的兩個人。
“我們是大學同學。”提起相識,兩個人都有些羞赧。“我們都是學設計的。”同樣來自于周口,同樣熱衷于藝術創作,大學時期就讀于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的婁高強和劉靜二人,有著些許共同點。相同的志趣讓兩個人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學生時代結下的姻果,在神垕生根、發芽。神垕的生活給婁高強和劉靜夫婦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盡管早已習慣了鄭州的生活,但是劉靜仍然會回想起當年在神垕用水困難、需要用地窖儲水的日子。以至于用水條件改善、甚至來鄭州之后,她仍保持著節約用水的習慣。“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談到那些艱苦的日子,婁高強淡然的說到。
“他不愿意出現在鏡頭前,比較低調,朋友都說,太低調的那種。”劉靜眼中的婁高強是沉穩寡言的。
在采訪中,筆者提出倆人合張影。面對鏡頭,婁高強顯得拘束不自然,輕聲嘟囔著:“拍照我不行,這跟拍結婚照一樣。”“你離我近點。”婁高強聽到劉靜的話,雖然勉強,還是貼在了劉靜身邊。
“我們前幾天剛補拍了婚紗照,拍照太難了,”婁高強小聲補充到,“她好看,你們主要拍她就好。”
“他就是不想到前面來,有時候朋友喊他一塊干啥,要是做事可以,比如說,出去玩干啥的,他就不想去,比較喜歡安靜一些。”
人一生,少年時相戀應志趣相投;青年水到渠成;中年時候,兩個人都是完整而強大的個體,可又離不開彼此。在工作室里安靜的獨立創作,是婁高強劉靜夫妻二人最普遍的相處方式。“平時生活上,我倆的交流并不是很多。可能是很有默契了。在家,我做這,他做那,配合的很有默契,不需要說讓他去做下啥啥啥,他自己知道要做啥事情。”
“復得返自然”
工作室的案臺上,擺放著一個枯木造型的筆筒,這是劉靜的創意。“她喜歡這種枯木的肌理。”“對,自然的東西是很美好的,我希望能把這些自然形狀的肌理做出來。”
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自然是兩人提到最多的詞。“我比較喜歡自然的東西。”“期望能做出自然的紋理,讓這個作品的效果更加自然一點。”
前幾年,還在神垕為客戶做產品設計時的二人并沒有現在的閑適隨性,為了達到客戶及市場的要求,需要不斷的加班修改方案。長期高度緊張的生活讓劉靜的身體亮了紅燈。“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胃疼吃不下飯。在鄭州看了好多老中醫都沒治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靜遇到了一個年輕的中醫,中醫建議她沒事的時候念一念心經。劉靜聽從了建議,連修改設計時也會放著心經音樂。從這以后,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絲禪意,胃疼的毛病也不知不覺的好了起來。“其實我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