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禪境——吳樹與李明陶藝對話
2019/12/7 11:14:32
我期望,大家看到我的陶藝,會說這就是李明的作品。
——李明
李明的禪藝作品,不像中國文人書畫那般在空山鳥語、閑云野鶴之間營造出世禪境,而是通過一系列人物動態雕塑的逆襲,于經意不經意之間從容不迫地表達自己的類宗教情懷。看他的作品,我常常會被那些近乎卡通化的人物或思或想、或動或靜的奇怪表情導入沉思默想:那家伙到底是哪一路禪師啊?
——吳樹
對話人簡介:
李明,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78年,他以河南省“素描狀元”身份考入中國陶藝界最高學府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成為一代藝術大師周國楨的得意門生,并得到多位名師的耳提面命,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畢業后數十年,他專攻“鈞、官、汝”三窯工藝人物造像,取得突破性藝術成就,作品屢獲國家大獎,為多家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吳樹,作家、文化學者、資深影視藝術家。著有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文物三部曲《誰在收藏、拍賣、忽悠中國》。教育兩卷《誰輸在起跑線上》、《天驕之殤》;電影劇本集《阿門》、電視劇多部集。
作家吳樹與李明對話
“只有一個李明!”
“面壁”者堅韌、仁厚的氣質以及大道至簡的情懷,將達摩與李明有機地勾勒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明的作品就是他精神世界的投射和外化,很多作品都有他的神韻在里面,我就是達摩,達摩就是我,這種道器的統一,在當代的藝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我們也許可以用‘李明達摩’來命名他的系列代表作品。”
——張寶明(河南大學副校長、哲學教授)
鈞釉《辯經》
吳樹:昨天路過鄭州古玩城進去逛了逛,在二樓一家店鋪里當門擺了一件鈞釉雞血紅達摩造像,我問店主是誰的作品?他回答:“李明!”我又問他是哪個李明?“只有一個李明!”店主冷冷瞥了我一眼,似乎怪我孤陋寡聞,接著又補了一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李明:哈哈,您可別見怪,河南人就這性格,直來直去。不像北京古玩城的老板們那么講究,進門一聲熱乎乎的“來啦您!”有的還干脆將各種問候語錄了音,觸發感應器后自動播放。
吳樹:您還別說,那位店主說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要素——藝術個性。評價很高哦,舉世無雙的陶藝大師李明(笑)!
李明:我倒覺得這是藝術創作者的及格分數,作品是創作者的名片,從入行開始,我就立下意愿,當我有作品問世,得讓人們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李明的作品。
吳樹:分數高低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您做到了。說句實話,如今走進陶藝市場,光是大師作品也有成千上萬,憑我的能力單看作品不看標簽就能喊出作者名字的屈指可數,您在其列。
李明:其實有個性的作品不是藝術家的專利,自古以來中國工匠就有一句口頭禪,叫“一招鮮吃遍天”,說的就是這個。當然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從事陶藝工作的同行從始到終都找不到自己的作品定位,今天明清官窯瓷器賣出天價就照著拍賣會圖冊去仿燒一批,明天文人畫吃香,也不管自己有沒有傳統文化基礎,燒塊瓷板或在別的器物上涂鴉幾筆便提溜了去趕集,美其名曰“文人畫”。后天裝飾瓷好賣又轉身去畫裝飾瓷……如此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最后都弄不清自己姓甚名誰了,哪來的作品定位?哪來的藝術個性?
吳樹:沒錯,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觀察、調查算起來十年出頭了,您說的這些情況很普遍。說到藝術個性和作品定位我有些好奇啊,景德鎮陶瓷學院是中國陶瓷藝術教育的最高殿堂,您當年就讀的雕塑系,無論從師資或其它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更是陶院的王牌系。請問在您從事雕塑藝術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