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千年精粹 承一世情懷”——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孟樹鋒
2020/7/30 13:50:18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代表性傳承人孟樹鋒
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陶瓷藝術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光輝的一筆亮彩,不管有多少繁華的曾經、蕭條的過往,留下厚重的部分就是最美的沉淀,經過高溫爐火的淬煉,千年之后還是那么熠熠生輝,照亮著屬于它的風韻。
一把爐火,淬煉出瑩澈玉潤的耀州瓷,彰顯著漢唐盛世輝煌璀璨的光華。
1400年,耀州瓷與大唐同庚。四關之內,華原長安同為京兆之地。時空的耳鬢廝磨,注定了耀州瓷與盛世的不解之緣。
耀州瓷始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高峰時期,制瓷技術層出不窮,品類繁多、百花爭艷,青瓷生產也達到歷史的巔峰。北宋時,耀州瓷燒造達到了頂峰,形成了龐大的窯系,并為朝廷燒造“貢瓷”,暢銷于古絲綢之路,成為中國陶瓷“六大窯系”中的一個重要代表,耀州青瓷的興起,在中國陶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青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巧如范金青瓷刻花之冠
在西方文學中,耀州窯通常被稱為“北方青瓷制品”,而“celadon”這個詞更是被廣泛使用,其用來形容“耀州”這樣的青釉瓷器更是恰如其分。
胎薄質堅,釉面勻凈,色澤青幽。
裝飾技法以刻花為主,構圖飽滿大氣,刀法犀利靈銳,圖案層次分明。以瓷質細膩,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著稱于世,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美稱,與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并稱六大名窯,被譽為“宋代刻花青瓷之冠”。
在《宋史·地理志》中有記載說“耀州貢瓷器”;宋王存的《元豐九域志》卷三有“耀州華原郡土貢瓷器五十事”。以上兩處記載表達了同一個意思耀州窯一度納貢于朝廷。可見,耀州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孟樹鋒,1954年生,中國陜西省銅川人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代表性傳承人,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執行主席,景德鎮陶瓷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鑒定專家。
孟樹鋒恢復完善了失傳千年的耀州青瓷和陜西民間瓷,開創了耀州窯一代新風,奠定了技藝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方向。著有《孟樹峰耀州青瓷作品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全集一一孟樹鋒》、《世代陶人》等專著刊行及數篇專題論文。
個人成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
國家“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唯一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影響力的傳承人”;
國家“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負責人和首席研究專家;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項目負責人和首席研究專家國家“中國陶瓷名窯恢復與發展貢獻獎”;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耀州青瓷的一世情懷
孟樹鋒生于五代陶瓷世家。有物證可考:在明代,他的家族便開始在自家的窯場上制陶。
傳承到孟樹鋒這一代,家族的窯場歸于國家。孟樹鋒就在李國楨先生的強力推薦下進入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進行系統理論學習,經四年苦讀后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的人生機遇回到當地國營陶瓷廠工作,從技術員一步步做到廠長,在八十年代末已經帶領全廠3000多工人達到了年產1500萬件的生產規模,產品遠銷海外,享譽全球。
孟樹鋒,雖履歷輝煌。但他陶瓷人生關鍵詞,依然是耀州青瓷。
孟樹鋒說,陶瓷就是他的生命。
陶瓷世家的后代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