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美——磁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劉立忠
2021/12/23 14:59:14
磁州窯燒制技藝,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磁州窯燒制技藝工序繁雜,原料、采集、揀選、加工等,總結下來有72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還有更細的劃分。
在古老磁州窯的故鄉彭城,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先生,一生摯愛磁州窯。七十多歲的他收集瓷片無數,那些在歷史中破碎了的瓷片在他的整理下漸露本原,古樸的氣息躍然紙上,他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劉立忠。
劉立忠,1944年出生與河北邯鄲。磁州窯遺址博物館館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幾個叔叔,都以從事陶瓷業謀生,他這一輩已是第四代陶瓷傳人。
磁州窯的裝飾藝術以黑白對比為主要特色,運用鐵銹花、刻劃花、紅綠彩及黃、褐、綠、藍、窯變釉等進行裝飾。無論是畫花、刻花,形象均生動活潑,筆法簡練豪放,結構嚴謹勻稱,造型挺秀大方,從而構成了磁州窯獨特的藝術風格。
磁州窯可貴之處還在于當時“官窯”多以單色釉取勝,而磁州窯則以多種技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紋飾,獨具一格。它以典雅道勁雄渾的風格,反映出時代氣息,博得眾人喜愛。
其作品采用磁州窯傳統的紅綠彩裝飾技法和托坯技藝制作,畫面簡潔大方、生動活潑,器型線條流暢、形制優美。基本復原了磁州窯宋金時期的制作水準。磁州窯紅綠彩是中國最早的釉上彩繪技術,為以后色彩斑斕的瓷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紅綠彩的繪料配方早已失傳,但經過劉立忠不厭其煩的反復試驗,終于研制出了幾可亂真的繪料配方,為以后研究磁州窯紅綠彩技法,保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劉立忠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2000年,他被聘為磁州窯遺址博物館館長,終于又有了自己繼續為磁州窯施展聰明才智的一塊舞臺。他常常和徒弟們一塊脫坯、注模、設計、繪畫,在全力提高磁州窯產品的檔次上狠下工夫。
他還常推著一輛破舊自行車走街串巷,去一些瓷廠附近的垃圾堆、廢料池撿被丟棄的一塊塊大大小小的陶瓷顏料,用手工一點一點剝皮清洗,經試燒識顏料的色彩,然后分門別類,一袋一袋裝好,整整齊齊排放在庫房里,足足有上百袋、幾十噸。
劉立忠先生把繼承、發展磁州窯傳統技術、藝術的事業視為己任,他常以“玩泥老漢”自稱,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磁州窯藝術的挖掘、研究,收集整理歷代古瓷片幾十萬片,多年間研究恢復改進了失傳技藝、技術二十余種,如“色泥剔劃裝飾方法”、“珍珠地裝飾方法”、“紅綠彩繪裝飾方法”等。他掌握了磁州窯陶瓷制作的72道工序,尤以畫功見長,創造出幾十種獨特的陶瓷裝飾文樣和器形,延續著中國北方最大的民窯傳承發展。劉立忠的磁州窯傳統作品,有著他自己的味道;作品在磁州窯精髓的基礎上,充滿著現代的意蘊,深受業內與廣大群眾的喜愛。
劉立忠對磁州窯藝術不懈追求所作的貢獻,受到國內外關注和重視。對劉立忠而言,磁州窯的明天不管是晴天麗日還是風吹雨打,窯火只能是越燒越旺。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