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瓷世家 四世開新路——孫同鑫訪談錄
2023/1/12 17:18:53
編者按:
孫同鑫系孫公窯第三代傳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青花潑墨創始人,曾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作品2次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為記錄創作歷程,留存民間文藝史料,江西省民協開展了訪談,通過個體折射民間文藝群體的藝術實踐傳承之美和創新之變,勾勒時代洪流下民間藝人剪影。
孫同鑫
王麗君(以下簡稱王):您的從藝之路起步早、起點高、路子正,既有世代嫡傳,又與“青花大王”王步為鄰,師從瓷壇泰斗王錫良,能分享與他們之間的故事嗎,接觸中覺得他們身上最動人的閃光點是什么?
孫同鑫(以下簡稱孫):是勤奮。王步與我家算得上是世交,我進紅旗瓷廠后跟著他學藝,常一起觀摩探討他的新作,深得悉心指點和關照。有次他從北京開會回來,很興奮地跟我說認識了徐悲鴻,帶回了作品畫片,表示要向大畫家學習,作品中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如徐悲鴻筆下的馬,就很有生命力。他會跟我談自己的創作構圖、用料、創新,談雕塑、青花繪畫等,這么多年過去了,仿佛還歷歷在目。王錫良老師對其他藝術家好的東西也是不斷地吸收學習,要求我們也要這么做。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在技法上也突破了傳統技法的限制,走出了自己的藝術之路。那時我們都很熟,我母親就主動跟他講,讓他收我為徒。提著一籃糕點去,就算是拜師了。平常也常去看他,他對我的作品很關注,會帶著我一起寫生。言傳身教的還有陸如老師,經常對我的創作進行指點。身處名地,師從名師,師傳授受、情義相溶、兼收并蓄,對我的創作影響深遠。
王:從您的作品可以看到國畫影響。如:賞析《長城魂》,第一直覺是想到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山峰、長城占大部分畫面,只在沿邊留出少許空白,墨色渾厚雄壯。還有您獨創的“青花潑墨”技法,借用了國畫潑墨理念,這個靈感來源于偶然還是實踐的探索?
孫:用傳統的線條、筆觸方法和小面積分水技法,難以表達出我想要的大視野、遠效果,于是不斷思考和實踐,終于在1987年創造釉下“青花潑墨”技法。因是在未成瓷的生泥坯上創作,與國畫潑墨在載體、材質、工藝操作等方面不同,難度大,具有不可重復性。所以我先是小面積地創作,掌握要理,感悟和把握料色厚薄深淡、揮灑流向,邊做邊悟邊總結。待胸有成竹、能得心應手、手法純熟時,再大膽放手做大作品。創作《長城魂》前,我多次去北京登長城,卻一直未落筆,擔心因草率而可惜了好的題材。而且畫長城的人有很多,我想在長城的氣勢、意境的表達上與前人有所不同,所以在心中沉潛醞釀20多年后,才一氣呵成。主體用潑墨技法表現高山的雄偉,其它用小筆觸的分水,就比較有層次感。青花潑墨技法說到底只是物為我用的一種手段,為內心想要的藝術風格和內涵表達服務。
王:您的作品水墨酣暢、意境雋永、曲高和眾、樸素自然,制瓷的原料源于自然,表現題材是大自然,取法自然、詩意盎然,表達物我兩忘自然心境。即使描繪瓜果花卉等平常物,也質樸清新,極富文人畫韻味,深得王步青花精髓。回顧近70多年的創作生涯,您認為哪件作品可以作為個人代表作?
孫:目前還沒有非常滿意的作品,相對而言較認可的是《知音》吧。將潑墨運用與寫意相融,濃淡相宜、虛實有度、形神兼備,較好地表現了青山的肌理和意境。高山流水遇知音,江面小舟琴聲悠,淡薄致遠意深遠,好的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染觀者。我性格溫和、喜靜,常一人跋山涉水,細心觀景寫生,筆端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傾注感情,想通過它們把美好提煉呈現出來。這些沉潛、專研和努力也讓我受益良多。七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