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瓷器
2017/8/5 16:20:51
風雨飄搖的清道光時期,中國逐步進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列強的入侵,無情的天災人禍,使得當時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國家日趨貧困。盡管道光皇帝主張節儉,但由于國家財政的拮據,景德鎮御窯場生產規模較前朝大大縮小,實際花費亦大大減少。故道光朝的瓷器庫存在清宮舊藏中,數量較前朝有了巨減,且無創新之作,絕大部分為沿襲前朝的傳統品種??扇牲c的,僅有代表當時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制”款瓷器。
道光皇帝
慎德堂坐落于北京圓明園內九州清晏的西面,為園內的一組建筑。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次年落成,是道光帝在圓明園行宮中的主要生活場所。其晚年主要在此生活,且在道光三十年(1850)駕崩于此。署“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時期的一個官窯品種,為景德鎮御窯)‘特意為道光帝燒制的堂名款瓷器。陳瀏《陶雅》稱“慎德堂為道光窯中無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質地之白,彩畫之精正在伯仲間。”
道光皇帝與圓明園內慎德堂
“慎德堂制”款瓷器制作之精致,其器物底足處均以紅彩側鋒楷書“慎德堂制”款,非同時期其他瓷器所能比擬,與同時期書“大清道光年制”款的器物相比還有過之。目前的北京故宮博物館所收藏傳世品中,除當年放置于該堂內使用后被焚毀及流失的瓷器外,其共計357件,當中清宮舊藏298件。它們主要以彩瓷為主,如白地粉彩、黃地粉彩、綠地粉彩和紅地描金彩等。也有少部分青花及單色釉瓷,如白釉、黃釉、綠釉等。其造型主要為生活用瓷,如瓶、尊、花插、蓋罐,以及盤、碗、羹匙、高足杯、花盆、渣斗等器型。而這批器物的裝飾題材則以象征祥瑞的花草、鳥獸、人物為主,常見的紋飾有靈芝水仙紋、八寶紋、纏枝蓮花紋、蘭草紋、云鶴紋、云蝠紋、云龍紋、花蝶紋、五蝠捧壽紋、嬰戲紋、八仙人物紋、十八羅漢紋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清道光“慎德堂制”款藍料彩扁方瓶
“慎德堂制”款的山水人物題材瓷器
盡管早在乾隆粉彩中山水人物題材就是主要題材,但在“慎德堂制”款瓷器上的自然山水中,畫面人物多具祈求幸福祥和的色彩。如此類題材的代表作,故宮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瓶。該燈籠式瓶高26.5厘米,甁腹繪遠處山林疊嶂,近處山間小路上一老者與小童漫步其間。老者手持懸掛葫蘆的寶杖,小童則手拿如意,于隱逸山林、逍遙自在的生活畫面中祈求“如意萬代”的吉祥之意盡在不言之中。而七彩祥云纏繞仙臺樓閣的景致畫面,更成為晚清時期粉彩山水繪畫的固定程式,備受歡迎和效仿。
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瓶
其實在“慎德堂制”款瓷器中,此類山水人物題材非常之多,甚至有的繪畫更是直接以得道仙人為主題。如故宮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白地粉彩“八仙祝壽圖”扁方瓶。該瓶高29厘米,瓶體四面分繪在青山綠水間,于亭臺樓閣下,八仙、和合二仙和福、祿、壽三星以及麻姑等眾多仙人,其樂融融。雖然在乾隆粉彩上,如此眾多的“仙人祝壽圖”亦時有所見,但“慎德堂制”款瓷器與之畫面相比,描繪的眾多仙人超凡脫俗、神情活現,生動之余且特別富有“人情味”,似乎他朝也根本無法超越。
“慎德堂制”款的嬰戲圖題材瓷器
自唐宋時期開始,嬰戲圖案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裝飾題材,在道光朝的“慎德堂制”款瓷器中同樣也占有很大比例。如故宮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白地粉彩嬰戲圖碗。此碗口徑17.5厘米,外壁環繞繪十四位活潑可愛的小童,于洞石花草間嬉戲。畫面中小童雖然喜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