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簋:浙江龍游首次發現東漢徐氏祭器
2014/8/19 18:03:54
龍游首次發現東漢徐氏祭器——青瓷簋
上月下旬,龍游縣博物館考古專業人員在城東建材市場取土工地上發現了一座被挖掘機揭露的古代磚室墓葬,并對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清理發掘。
墓葬為凸字形磚室券頂墓,墓朝向96°。墓總長為5.6、寬2.4米,墓后壁殘高1.6米。墓墻用磚雙層,墓底磚平鋪二層,砌筑結構較為講究,系我省同時期中型規格墓葬。墓葬曾經多次盜掘、擾亂,但仍出土了7件文物,為1件釉陶雙耳罐、2件青瓷碗、1件青瓷簋、1件青瓷盤口壺和1件印紋硬陶罍及鐵削1件。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和隨葬器物判斷,該墓為典型的東漢晚期墓葬。
其中隨葬的青瓷簋,陳放于墓室前部分的磚筑供臺上。該器物高17、口徑21厘米,造型端莊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國早期成熟的青瓷器了;器身刻斜方格紋,內口沿和喇叭形圈足刻劃水波紋,外口沿一圈還用六個漢隸“水”字裝飾;值得關注的是在青瓷簋的內底上工整地刻有隸書“宗徐”二字,這里“宗”字應該是它的本意,即在室內對祖先進行祭祀,因而表明該青瓷簋是用來供奉徐氏祖宗的專用祭器,同時也說明了當時青瓷工藝剛趣成熟時期的珍貴程度,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擁有。從已發表的考古資料上看,明確為漢代的徐氏祭器不但在龍游縣是第一次發現,在浙江省也尚屬首次。
據鄞縣《北宋徐氏譜疏證》記述:“元洎字文副,漢元帝建昭二年(前37)為江夏太守,光祿大夫。成帝陽朔二年(前23)二月十八日避王莽之亂,由海州(今連云港)過江,遷東陽郡太末之姑蔑三十里薄鯉山(即徐山),尋卜偃王舊跡(今龍游縣南靈山鎮),為過江始祖。”民國余紹宋《龍游縣志》所記與之基本一致。又“徐洎生一子壽。壽生悌,漢幽州刺史,始興侯。悌生漢扶風太守持節都督軍事鎮北大將軍洪。”該墓所處南二里許有古代所建紀念徐洪的扶風殿遺址,往東不遠處相傳東漢扶風太守徐洪為國捐軀沙場時所騎靈性的寶馬瘋狂奔回家鄉報喪的地名—曰馬報橋。故這里漢墓出土徐氏祭器并非偶然,當在情理之中,也說明地方文獻所記載與歷史上徐偃王后裔遷徙龍游事實相吻合。據考古調查估算,位于寺底袁和十里鋪一帶的黃土丘陵上分布有數千座漢六朝古墓葬,推測里面肯定有不少是徐氏的后裔。(龍游縣博物館)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