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體態美
2015/1/26 15:56:47
唐三彩 馬 CFP供圖
唐三彩作品《貴婦游春》 新華社發
唐三彩 地動儀 CFP供圖
唐三彩是一種流行于唐代的多彩釉陶制品,因其釉色以黃、綠、白三種顏色為主,故被稱為“唐三彩”。它因其質美、色美、觸美、音美,在陶瓷藝術中被人們所鐘愛。唐三彩主要體現在造型美、色彩美、裝飾美上。唐三彩凝結著中原文化的深厚內涵,形象地記錄了中華民族高超的智慧與聰穎的技能以及精美的創造。不少人一直都很好奇,那么唐三彩為什么能燒得那么美呢?
造型
分人物動物器物三種 講究形態美
唐三彩久負盛名,其一源于其造型美。而這則歸根于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如輪制、模制、雕塑及黏結等技法的成熟運用,使其加快了創新步伐;又因唐三彩繼承了深邃洞達、極態盡妍的漢文化,融會貫通了豪邁奔放、達觀質樸的異域文化,形成了橘黃典重、雄渾燦爛的大唐文化。
從唐三彩具體的造型而言,常見的造型有人物形象造型、動物造型和器物造型三大類。就人物造型來看,若按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等級來劃分的話,有少女、貴婦、文官、武士、侍女等人物。單就侍女的造型來說,人物的表情有著千差萬別。如侍女的形體有胖瘦、立坐之分,其姿態行走,有梳妝、演奏、跳舞之別;就表情看,有喜怒哀傷憂愁之態;共性方面,她們的態度是謙虛而卑微的,因為她們是侍奉主人生活與娛樂的。
從唐三彩女俑的造型看,一般為釉色厚重、面頰豐滿、體態豐腴,而肥碩艷媚成為一代美人的標志。因此,三彩女俑都被塑造為“豐頰腴體”的胖俑。大唐盛世,實行了比較開朗和開放政策,這種開放之風也在婦女生活中體現出來。如有的婦女偏愛戎裝,有的喜好男裝,有的喜愛胡裝,雖然愛好不同,但都喜愛嬌艷而華麗的服飾。
從唐三彩的動物造型看,馬與駱駝居多,馬是藝匠最熟悉并塑造最為成功的對象之一。它的特點是頭瘦臀圓、膘肥體壯、骨肉分明、線條流暢。或飲頸長嘯,或低頭啃草,或揚蹄奔跑,或馳騁疆場,其中尤以雄健奮髦 、矯健似龍的駿馬最為出色,可謂唐三彩的珍品。再看駱駝的造型亦十分豐富,一般為昂首闊步、任重道遠的模樣。有的馱載樂隊,有的滿載絲綢,都各具神態,它們是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工具。
唐三彩器物的造型質量要求也很高,如碗、盤、瓶、壺,個個玲瓏剔透、晶瑩可愛。
色彩
搭配好釉彩是關鍵 奧妙之處在窯變
唐三彩,其色彩之美至關重要。三彩釉陶的最大特色在哪?就在于高度發揮低溫鉛釉的性能,運用黃、綠、白、褐、藍等多色鉛釉,做成復雜華麗的裝飾。
由于唐三彩的彩釉流動性大,不同顏色的彩釉處于一種互相摻雜、相互融合的狀態中,玉石便產生了“異色兮縱橫,奇光兮燦爛”的瑰麗繽紛的奇異現象,這種多色彩釉混合的現象,正是唐三彩的奧妙之處,入窯一色,出窯萬千,這種窯變形成了一種自然天成的畫面。
由此可見,使用釉彩是唐三彩色彩之美的關鍵,而搭配好釉彩則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因此,只有將釉彩搭配得精細而準確,做到濃淡相宜、輕重適度、明暗適中,才能制作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
裝飾
貼花刻花紋盤等技法造就美中之美
如果說唐三彩的色彩美主要是指它的釉彩流動所造成的千變萬化之美,那么裝飾美則是指釉彩美自然流動所造成的美,再加上各種精美圖案,以及貼花、刻花、紋盤等技法而造成的美中之美。
就其裝飾美而言,有幾下幾種,一種是圖案與彩帶裝飾。用筆敷各色釉汁畫成彩色斜線,由交叉起來的斜線構成網狀菱形、方形、三角形圖案,或在器物的外壁上劃分幾個部分,構成不同的圖案,有的為豎線,有的為平行線,構成總體規整和諧而又美觀的圖案。而彩帶裝飾,是用各種釉彩在器物上畫成彩條,經過高溫形成條狀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