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石泉出土的陶瓷器
2022/4/24 16:59:38
明青花獅子滾繡球紋花口瓷盤
青花獅子滾繡球紋花口瓷盤系明代以硅酸鹽燒制的瓷質飪食器。花口折盤,口徑20cm,高4cm,瓷厚0.9cm,淺腹圈足,底足無釉,足高0.5cm,足徑10.3cm,盤口邊緣飾青花草紋,下端飾青花獅子滾繡球圖案,盤面為藍釉,外部為綠釉,表面有不規則自然裂紋,凈重500g。
該盤系文化館舊藏,經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現由縣文管所保管。
唐殘長沙窯獅形壺
長沙窯獅形壺,系唐朝瓷器,硅酸鹽燒制的盛儲器。壺上部為臥狀獅子,下部為圓柱體,高20cm,寬14cm,厚14cm,瓷厚0.7cm。獅子腿部、頭部可見毛發紋,頭部側向面,雙眼圓睜,嘴呈張開狀,舌外露微卷,頸部飾三顆鈴鐺。腹部兩側飾馬鞍,雙腿呈后蹲狀,平底,整體施不規則棕、綠色釉、表面有不規則自然裂紋,獅子鼻部殘缺,壺嘴缺失,壺底邊沿缺2.3cm,凈重1500g。由石泉縣鳳陽鄉盤龍四隊出土,經鑒定系國家三級文物,現由石泉縣文管所保管收藏。
清青瓷瓷盤(三只)
青瓷瓷盤系清代燒制的飪食餐具,侈口、腹壁微弧,青瓷胎白釉青,底部落款“義昌”。口徑25cm,高3.5cm,底徑14cm,重700g(三只相同),由石泉縣池河鎮金漢街胡其玉捐贈,現由石泉縣文管所收藏保管。
明青花“福”字碟1
青花“福”字碟系明代用硅酸鹽土質制作燒制而成的飪食餐具,侈口,白胎、青釉,腹下部漸收,外壁飾均勻三朵青花,內部平底,飾青花“福”字圖案,圈足。碟口徑9.3cm,高4cm,底徑5cm,重100g,由石泉縣池河鎮金漢街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保管。
明殘青花“福”字碟2
青花“福”字碟系明代燒制的飪食器餐具,侈口,胎白釉青,直徑9.3cm,高4cm,底徑5cm,腹下部漸收,外壁飾均勻三朵青花,內部平底,飾青花“福”字圖案,圈足,口沿殘1.5cm,碟重150g,該碟由石泉縣池河鎮金漢街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保管。
漢殘圓形獸面瓦當
獸面瓦當為漢代用硅酸鹽土質燒制的房屋建筑裝飾材料。泥質、圓形,直徑13cm,厚1.5cm,重400g,正面浮雕齜牙獸面,反面平整,背部有殘損。由石泉縣紅衛鄉齊心村(九臺山)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收藏。
漢殘蝴蝶形虎面瓦
蝴蝶形虎面瓦當系漢代用硅酸鹽土質燒制的房屋建筑裝飾物件,泥質、外表呈蝴蝶形。寬16、高9、厚1cm,重250g,正面浮雕虎面,反面平整,左上角各背部有殘缺。該瓦當由石泉縣紅衛鄉齊心村(九臺山)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收藏保管。
漢殘三足陶爐
陶爐為漢代用硅酸鹽土質燒制而成的喪葬拜祭皿器,泥質灰陶,重400g,平口、闊肩、短頸,口沿直徑6cm,腹部直徑12cm,高6.5㎝,腹下部漸收。底部三足,已殘。該陶爐是石泉縣馬嶺壩遺址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收藏保管。
漢殘繩紋陶罐
繩紋陶罐為漢代硅酸鹽燒制的喪葬用皿器,泥質灰陶、侈口、短頸、闊肩、腹中部飾細繩紋,腹下部漸收,平底。口沿邊緣稍殘,口沿直徑8cm,高26cm,腹部直徑30cm,重4250g,由石泉縣馬嶺壩遺址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收藏保管。
漢五孔陶甑
陶甑為漢代硅酸鹽燒制而成的喪葬用品,泥質灰陶,口沿平折,口沿直徑12cm,高5cm,底部直徑4.5cm,腹下部漸收,平底,底部有五孔,甑重250g,由石泉縣馬嶺壩遺址出土,現由石泉縣文管所保管。
清鯉魚躍龍門圖瓷盤(一對)
瓷盤系清代飪食瓷器物,白瓷,淺腹平底,口徑21.6cm,高3.7cm,底徑13.8cm,內飾鯉魚躍龍門圖案,鯉魚圖案腹部為紅色,基余部分為藍色,盤重450g,由石泉縣兩河鎮高原村陳傳友捐贈,現由石泉縣文管所保管。
漢殘陶灶
陶灶為漢代用硅酸鹽土質燒制而成,作為喪葬皿器使用。陶灶泥質灰陶,長21cm,寬19.5cm,高8.5cm,重1300g,呈長方體,內嵌一釜。陶灶兩邊殘缺,外壁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