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沒有開片的汝瓷——“水仙盆”又稱“貓食盆”
2017/8/21 16:05:21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
一個老太太很有心計,為了賣貓,擱一個名貴的盆做貓食盆,誰來了都不敢直說要買這盆,都說買老太太的貓,搭上這盆。
老太太說:“我不能搭上這盆,我還得靠這個盆賣貓呢。”
這個笑話不是憑空而來,歷史上有據(jù)可查。
我們翻閱史書時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也有位著名人物將一只名貴的盆稱為“貓食盆”,他就是乾隆皇帝。
當(dāng)時,宮廷中藏有一只汝窯水仙盆,乾隆為此專門寫過御題詩:
官窯莫辨宋還唐,火氣都無有葆光,
便是訛傳猧食器,蹴秤卻識豢恩償,
龍腦香薰蜀錦裾,華清無事飼康居,
亂碁解釋三郎急,誰識黃碁正不如。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乾隆說:“這官窯(汝窯),我也分辨不清楚是宋代的還是唐代的。”
“官窯莫辨”,其實應(yīng)該是“汝窯莫辨”,乾隆皇帝分不清楚汝窯和官窯。
汝窯有點兒偏藍(lán),官窯有點兒偏灰。
一個不是搞專業(yè)的外行人看來,差距不大。
“火氣都無”則是稱贊它是個老窯瓷器,火氣都沒了。
如今鑒定的時候常說“這瓷器火氣十足”,意思就是新的,剛出爐的,所以火氣大。
“寶光”是說瓷器上的光澤非常舒服。我們老說一個詞“包漿”,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猧食器”是什么呢?就是小狗的飯盆。
史書上記載,觀賞犬中的小狗叫“猧”。
乾隆說,養(yǎng)的小狗只有“蹴秤”,就是踩到秤上以后,才知道主人豢養(yǎng)的恩情。
難得乾隆爺寫了這么一段動感情的描述,但是他弄錯了,他把觀賞犬認(rèn)為是貓了。
盡管如此,乾隆爺也非常珍愛這件“貓食器”。
乾隆十年(1745)五月時曾傳旨:將貓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落矮些,足子下深些,座內(nèi)安抽屜。
紫檀描金臺座
架內(nèi)有可打開的匣屜,里頭收納了一冊他臨摹宋代四大書法家作品的《御筆書畫合璧》。
這個座做好以后,一直在清宮里收藏,現(xiàn)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乾隆皇帝筆 御筆書畫合璧
這件汝瓷水仙盆除了有這么一段“身份之謎”外,令其聞名于世的,是它本身的價值。
現(xiàn)今傳世的汝窯瓷器幾乎都有開片,除了這一件。
明代鑒賞家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認(rèn)為,“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即“無紋”是汝瓷中的頂級佳品。
因為有瑪瑙作為原料,釉色呈現(xiàn)出絕妙的天青色,釉層潤澤完美,幾乎不見冰裂紋。
如此頂級又稀有的水仙盆曾經(jīng)究竟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在宋代,水仙盆的具體用途目前還未有確切的解答,不過清代繪畫中能夠見到其作為盆景用器出現(xiàn)。
例如宮廷畫師所作《十二美人圖之博古幽思》以及《乾隆帝是一是二圖》中,都能見到汝窯青瓷水仙盆的身影。
《十二美人圖之博古幽思》
《乾隆帝是一是二圖》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在雍正七年(1729年)有過一次統(tǒng)計,讓太監(jiān)劉希文、王太平整理了汝窯,就是看看雍正時期宮里到底有多少汝窯。
這個檔案現(xiàn)在還可以查到,只有31件,很少。
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汝窯
那么今天,我們有多少汝窯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汝窯最集中的地方,現(xiàn)在精確的統(tǒng)計是21件。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汝窯
2015年的時候,北京故宮博物院把能夠集中起來的汝窯集中在一塊兒做了一個展覽,展后又出了一本畫冊,畫冊對全世界博物館已知汝窯數(shù)(包括私人收藏)做了一個統(tǒng)計,說世界存世汝窯一共有92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