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書畫作品拍賣市場分析
2010/7/13 20:39:52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改名張爰,又名張季、張季爰,字大千,另號大千居士,以字行于世。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大師,繪畫造詣高深,是近現代畫壇罕見的多面手,其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晚年吸收西方印象畫派的創作理念將潑墨潑彩技法運用于創作,創造了中國畫壇雄奇壯麗的新風貌。
20世紀80年代,張大千的作品率先進入了藝術品拍賣的國際市場。早在1982年紐約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張大千的《荷花六條屏》就以7萬美金落槌。1987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的《潑墨桃源圖》以170萬港幣成交,也創出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從1993年中國內地逐漸形成藝術品拍賣市場,至2010年4月數據統計,張大千參拍的作品共計一萬多件,成交率近61%,總成交額約29.8億元。2009年是張大千誕辰110周年,眾多拍賣行紛紛開展專場拍賣。北京匡時2009年春季《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繪畫作品》專場拍賣總成交額為4,565.12 萬元,成交率高達92.00%。而在2009年12月14日在北京匡時秋拍中,張大千的《瑞士雪山》拍出5264萬元,成為張大千新的全球拍賣紀錄。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到張大千的作品一直是藝術市場的焦點,廣為藏家所青睞(價格走向見表1)。截至到2010年4月,張大千書畫作品全球拍賣前十位價格都已過千萬(見表2) 。
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將張大千在書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概括為:集古人之大成,開自家面目,可以說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全能冠軍”。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可以和歷代繪畫大師匹敵,一直是藝術拍賣市場上的領軍人物。
張大千從敦煌歸來后,也就是20世紀40年代,其藝術水平處在巔峰狀態,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這個時期的作品最受歡迎,既有堅實的傳統筆墨功夫,又有獨特的自家風范,既有大氣磅礴之勢,又有典雅雍容之美,可謂雅俗共賞。這一類作品目前的市場價格普遍較高,但是升值潛力仍然巨大。
早期張大千學習傳統,以摹古入手,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作偽,特別是臨摹石濤和八大作品可以達到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地步,很多大收藏家、鑒賞家都難以辨認,在當時被傳為笑談。他的許多偽作備受推崇追捧,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藏有他的偽作,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收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近代拍賣場上也不乏張大千的仿古畫,1947年所臨王蒙《夏山高隱圖》在2008年的佳士得春拍上以677萬人民幣落槌,1948年所作《仿宋人山寺圖》更是拍出了1433萬的高價。張大千的仿古畫也是其藝術生涯里的重要作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40年代以后張大千在掌握扎實的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一改明清一味摹古、脫離生活的文人畫之弊病,開始創作了大量寫生記游作品,別有情趣,特別是創作的青綠或金碧山水則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備受市場青睞。1946年所作《晚山看云圖》立軸以1792萬的高價落槌,此圖于蒼渾之中透出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在構圖上,將景物與景物之間的距離拉開,云蒸霞蔚,群山綿亙,天高水遠,境界開闊,給人以疏朗空曠的審美感受。正是其藝術上趨于爐火純青之期,而論此圖的描繪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為這一時期的山水畫代表。同時期創作的工筆重彩花鳥畫,源出宋代院體,色彩豐富而細膩,自然生動。此類作品拍賣市場中也頗受追捧。
張大千的仕女創作主要采用鐵線描,既有古代仕女畫的遺風,又結合寫生,把眼中所見的名伶妙婦姿態風韻刻入畫中。他在仕女畫上的成就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能超越,他成功地刻畫出了仕女的神色之美,美得淋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