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陶瓷成藝術市場的潛在投資熱點
2012/6/3 20:33:05
2012年春拍,跟往年一樣,中國嘉德率先亮相,其中5月15日舉行了“近現代陶瓷”專場和“八友遺珠——二義草堂民國瓷畫”專場。上午開始的“近現代陶瓷”專場的199件拍品經過140分鐘的激烈競逐,總成交4822萬元,成交率60%,其中景德鎮藝術大師鐘連生“漢宮秋月”釉上彩瓷板以1242萬元創下畫家個人拍場新紀錄,李菊生“巫山瑤姬”高溫顏色釉瓷板 和李小聰“赤壁懷古”粉彩瓷板 均以345萬元緊隨其后,其中民國瓷并沒有特別好的表現。
下午進行的“八友遺珠——二義草堂民國瓷畫”專場,共有13件拍品,拍賣只用時15分鐘,成交7間,總成交1470萬元,成交率56%,其中王琦 風塵三俠、東山絲竹·粉彩人物瓷板兩塊以552萬元成交。
民國瓷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
相對于中國近現代書畫、翦淞閣等場次的高成交率,這兩個專場的成交率并不太高。記者隨后采訪了幾位民國瓷藏家,他們覺得成交價格還可以,但成交率不甚理想,其中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相對于書畫和明清瓷器來說,整個民國瓷包括當代陶瓷的收藏的群體還是比較小,所以可能會導致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說一場拍賣,幾個大買家同時對其中幾件作品感興趣,那價格可能就很高;如果缺席了一兩個大藏家,或者這場的東西不在他們的收藏系統之內,可能這場的成交情況就不會太好。
對民國瓷的拍賣,比較特殊的幾個大收藏家到場與否,舉牌與否,影響比較大,因為它的消費群體小,所以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另外,拍賣行在征集的作品非常重要,作品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拍賣情況的好壞。據某藏家介紹說,目前藝術市場上有些標明是“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原作的東西,但從畫風、落款等來看并非原作,可能是當時朋友、學生等臨摹的,但是因為這些人的作品離我們現在時間很近,沒有經過那么多的洗禮,大家可以借鑒的參照物也不是那么多,所以作品的真與假很難準確地去評判,這種模糊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市場的成交情況。
雖然相比較其他門類的拍賣情況,此次嘉德春拍民國瓷拍賣相對平淡,但這些并不能簡單地說民國瓷器行情開始走低,其中有拍賣行的因素,也有藏家的因素。
民國瓷的價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從整個歷史角度來看,我們對整個民國時期的研究其實尚未深入展開,更不用提民國瓷這一細分門類。在中國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國瓷器納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總總的陶瓷書籍圖錄,也極少有把民國瓷器作為一個專類來記敘的。由于流傳至今的民國瓷數量眾多,以及學術研究的滯后,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對民國瓷器的重視遠遠不及他們對其它時期瓷器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追求的程度。
目前在藝術市場上,唐宋高古瓷和元明清瓷器價格高飆,動輒千萬上億,價格已經處于高位,現代瓷器在藝術市場的表現也相當不俗,名家作品動輒上千萬,唯獨民國瓷的價值卻遠遠沒有被發掘。
從新中國恢復藝術市場的三十年看,民國瓷只是作為陪襯出現,在學術上并未得到充分認可,價格也非常低廉。自90年代后期就開始收藏民國瓷的徐錦范回憶當年的情形說,最早文物商店最便宜的就是淺絳彩,我三五百買的很多,買了一百件淺絳瓷花了五萬塊錢左右,隨后淺絳瓷也開始逐漸升溫,到我完成第二個一百件的時候,大約花了將近三十萬。相比于其他門類的動輒百萬、千萬,民國瓷的市場還處于一個相對低位。
隨著近幾年人們對民國瓷關注的升溫,相關的研討會、論壇也在不斷舉行,雅昌藝術網近代民國瓷論壇的網友先后在景德鎮、黃山、長沙、常熟等地舉辦了多屆文人瓷畫研討會,通過研討、交流、鑒賞、參觀等多種方式,探討文人瓷畫的藝術內涵、歷史地位和收藏前景,對于民國瓷的認識也不斷深入。
民國瓷的“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