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黑石號沉船珍寶展”再現長沙窯風韻
2014/7/29 13:18:18
中新社長沙7月29日電(記者 鄧霞)“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展28日晚在長沙市博物館開幕,展出的150余件長沙窯是當地收藏家從海外購買的“黑石號”出水瓷器和長沙窯遺址出土的精美器物。策展人王文彬稱,如此大規模地對長沙窯瓷器進行專門展示,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
1998年,一艘唐代沉船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被打撈出水,因其附近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該船被命名為“黑石號”。這艘在海底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船上僅瓷器就有6萬多件,除少量白瓷、青瓷、青花瓷及金銀器外,有5萬余件長沙窯瓷器。
中新社記者從展覽現場了解到,沉船上的瓷器用規格不同、形制不一的儲物罐存放,罐內鋪上稻草梗或麥秸桿,避免磕碰;罐口密封完好,防止貨物泄露。這種世界航運史上最早出現的“集裝箱”運輸,使長沙窯瓷器雖歷經一千多年海水的浸泡,仍大多保存完好。
此次展覽共分為“中華彩瓷第一窯”、“絲路明珠耀光芒”和“彩瓷遺珍滿天下”三個部分,并通過圖文資料對長沙窯的發現、發掘、分布、燒造、工藝創新、文化交流、外貿銷售、收藏分布、學術研究等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出的“黑石號”出水長沙窯瓷器以碗為主,碗上裝飾有美麗的花草紋、山峰紋,浪漫的云氣紋、飛鳥紋等,色彩依然潤澤清晰,不少紋飾還極具異域風格。王文彬指著一個展柜的瓷碗向記者介紹說,其圖案均是一種歌頌伊斯蘭教的古代阿拉伯文的變體圖形,其文大意為“真主偉大”,在“黑石號”出水瓷碗中頗為常見。
觀展的長沙窯研究會秘書長覃小惕表示,“黑石號”的發現不僅讓長沙窯舉世震驚,也證明了中國與西亞之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
長沙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以燒造多彩瓷器和釉下多彩陶瓷為主的窯場。它的興起,改變了自隋唐以來陶瓷以青、白釉色為主的生產格局,漸成“南青北白長沙彩”鼎立之勢。長沙窯裝飾藝術中琳瑯滿目的異域風情,也是其行銷海外、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生動寫照。(完)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