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龍先生談“清淡含蓄”汝窯瓷器展
2015/11/25 11:13:33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中國瓷網總經理朱東明與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先生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于2015年9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延禧宮西配殿正式對公眾開放。日前,本次展覽負責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先生介紹了展覽中部分有趣的展品及背后的故事,以便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汝窯。
這次我們能把這么多汝窯瓷器集中展示,可以說是難得一遇。2006年底至2007年初臺北故宮曾舉辦過“大觀——北宋汝窯特展”,當時只展出了48件套文物,包括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傳世完整北宋汝窯瓷器、窯址出土瓷片和窯具標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12至13世紀高麗青瓷以及臺北故宮藏清代仿汝釉瓷器等。我們這次展覽得到了大英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寶豐縣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共有135件展品(包括兩件資料)。這次的展出品種要豐富得多,包括更為多樣的明清景德鎮御窯廠仿汝釉瓷器,考古發掘品也更為豐富全面。
汝、官、哥、定、鈞窯世稱“五大名窯”,汝窯居首,這是因為汝窯瓷器的釉色獨一無二,其它瓷窯都燒不出來。一般稱其為“淡天青色”。雖然嚴格說來每一件汝窯瓷器的釉色都不完全一樣,但基本都是趨向淡天青色,這是汝窯瓷器受到人們器重最關鍵的地方。汝窯最初燒造刻花青瓷,屬于耀州窯系。在它之前,陜西銅川耀州窯在五代到北宋初燒過類似天青釉的瓷器,汝窯瓷器的釉色可能受其影響。天青釉汝瓷是北宋徽宗時期供宮廷使用的高級青瓷,當時燒造青瓷的窯場很多,朝廷為什么會選中汝瓷,可能與宋徽宗崇信道教有密切關系。汝瓷的淡天青色釉,冷暖適中,不慍不火,內斂,不張揚,在視覺上使人感到非常舒服,體現了傳統文人的審美,所以這次展覽的名稱就定為“清淡含蓄”。另外,道家以質樸、樸素為美,這種釉色也適合道家在顏色上對美的捕捉。
汝窯天青釉凸弦紋三足樽
張公巷窯青釉碗
南宋人葉寘撰《坦齋筆衡》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說明北宋時唐、鄧、耀州都燒造青瓷,但唯獨汝瓷的釉色被認為最理想。離寶豐縣清涼寺不算很遠的汝州市還有一個窯,名曰“張公巷窯”,也燒造青瓷,但其典型產品的釉色趨于豆青色,跟汝窯青瓷的釉色不太一樣,可能主要還是與所用原料不一樣有關。
天青釉汝瓷主要燒造于宋徽宗時期,徽宗皇帝對藝術特別精通,他本身就能寫會畫,又信道教,汝瓷釉的淡天青色正適合他的審美趣味。文獻里說汝瓷被選作宮廷瓷,系“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認真分析后,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有芒”就是瓷器口邊沒有釉,但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完全可以下令燒造口邊沒有“芒”的瓷器,所以“棄定用汝”應該不是這個原因,主要還是與徽宗皇帝的審美趣味有關,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崇信道教的帝王,他不喜歡定州白瓷的顏色。后來,汝瓷釉色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人認為最美的一種釉色,成為被模仿的楷模。明代宣德和清代雍正至道光,景德鎮御窯廠均曾仿燒汝釉瓷器,雖然不是百分百到位,但釉色也很美。
汝窯釉石榴尊
汝窯天青釉刻花蓮瓣紋熏爐 汝窯天青釉鴛鴦鈕熏爐蓋
汝窯瓷器最主要的幾個特點: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芝麻掙釘、冰裂紋。
香灰色胎:指汝窯瓷器的胎色就像我們家里燒香時落下的香灰的顏色。
淡天青色釉:這種淡天青色釉非常難得,窯內的位置、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