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2019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畢業設計作品展
2019/6/7 17:39:33
陶瓷在燒成前最脆弱,任何一點外力或不小心的磕碰都會使泥坯破損,但瓷泥可以承受1300℃窯火的歷練,成瓷后呈現出金石硬度。夏天因為有畢業季顯得更加絢麗多彩,畢業創作的過程如同陶瓷經受高溫的洗禮,讓人充滿期待。2019屆山東藝術學院陶藝與公共藝術、陶藝與綜合材料兩個工作室的畢業作品,于2019年5月18日至24日在山東省文化館和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一樓大廳展出。山東藝術學院關注當代藝術前沿,用開放包容的藝術視野提倡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2019屆陶藝系的畢業創作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陶藝的碰撞,包含現代年輕人對生命的認識,對海洋和自然的探索,對現代生活的詮釋。以化妝土、高溫顏色釉、刻劃花、釉上釉下彩繪等多種形式呈現。他們是有理想、有智慧、懂陶瓷、愛祖國的有志青年,今天以優秀的畢業創作揮手向母校告別,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斗志奔向自己的目標和未來。
《裂》 / 謝瑩瑩
作品尺寸:150cm*50cm*35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靈感來源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將《格爾尼卡》中的元素進行繪畫裝飾。將其進行錯位連接,通過錯位的部分,公眾可以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內心的掙扎、沖突與矛盾,對和平的向往以及對戰爭的痛恨。
《破繭》 /蘇瑞朔
作品尺寸:50cm*60cm*4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繭”就像是這個世界的條條框框,就像是這個世界一成不變的思想,就像是這個世界規定了的道路,束縛著現在人們的思想。
《瓦當記憶》 / 黃超
作品尺寸:35cm*18cm*2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當代社會發展迅速,傳統屋瓦以及瓦當的使用逐漸減少,作者希望通過此次創作能夠回憶瓦當,重溫瓦當。
《綻放》 / 李金雨
作品尺寸:200cm*50cm*13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次設計以千里光屬科多肉植物為創作靈感來源,通過創作實踐,以斗笠造型為載體并加以變形,表現出一種含苞待放的視覺效果。
《印•象》 / 臧國旭
作品尺寸:150cm*60cm*5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印象來自童年開始的整個感性生活,人在一生的所見、所聞、所感之中,某些印象屢屢重現,充滿著感情。
《本•元》 / 李紅軍
作品尺寸:117cm*39cm*38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海洋是生命的起源,那一方如黑洞般幽暗又神秘莫測的世界,承載著太多滄海桑田和歲月流轉,它就在那里,靜默而有生命力。
《pieces》 / 徐航
作品尺寸:35cm*100cm*3.5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借由陶瓷易碎的特質,將色塊抽象為情感,表現當代社會看似緊密,實際逾漸脆弱的人際關系,引導公眾重新審視大環境下的社交。
15-16《浸•入 》 / 李正航
作品尺寸:60cm*60cm*8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通過對作品構成、光影、空間的處理,將實際的器物與留自創造虛實對比,虛實相生。
《佛系》 / 李悅
作品尺寸:85cm*23cm*12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本作品創作源泉來源于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以麥積山石窟造像的態為創作靈感,表達作者想要追尋的一種生活態度。
《心花夏放》 / 楊霖
作品尺寸:80cm*80cm*11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作品主要靈感來源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花的觀察,有感而發。此次創作,以裝置的形式為載體,用陶瓷材料做語言,表達屬于作者內心世界的“花”。
21《粼》 / 姚佳欣
作品尺寸:50cm*30cm*30cm
指導教師:遠宏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