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尚——中國當代陶藝實驗作品邀請展開幕
2011/9/10 22:05:34
9月8日上午10時,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等單位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濟南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承辦的“界•尚——中國當代陶藝實驗作品邀請展”在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趙玉蘭;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為民;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丁杰;中國美協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何潔;中國美協陶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正;中國美協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殷會利;中國美協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白明;山東省政協文史委主任、山東省文聯名譽主席王鳳勝;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于欽彥;濟南市副市長鞏憲群;濟南市西區投融資中心主任王迪生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
中國美協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何潔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展覽是一次不同領域藝術家跨界交流的學術性、實驗性嘗試,來自全國30余所高校和藝術領域的83位藝術家,以自己的專業視角,通過陶瓷載體,表達了他們對于時代命題的思考。從一個角度反映了中國當代藝術基于社會背景,呈現出的多個領域交叉互動,多維度審視,以及多元性共存的開放性特征,反映了今天的藝術家對于藝術本質,藝術的社會意義和當代價值的思考。何潔先生強調,通過展出的件件作品,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家們通過手與土,土與火的互動過程,又一次體驗了人性本源的真諦,同時也傳達出他們對陶瓷這一承載著人類數千年歷史和人類生生不息的創造力與生命力的崇高敬意!希望本次展覽能對陶瓷藝術的不斷發展和未來,產生積極的意義。
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正在致辭中指出,界•尚二字,不僅反映了本屆展覽的特色,也概括了中國當代實驗陶藝作品的特點和發展方向,正如前言所述“追求生命意義的重構、孕育多元而豐富的價值升華”。所謂“界”,是疆域或界面,“界域”的提出,引發了人們對傳統藝術學科界域的反思。從而對新的界域發生了想象,產生了新的界域創作的目標和理想。藝術史正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學科界域的交叉、拓展中前行壯大。“尚”字,既有時尚的含義,也有崇尚、高尚的內涵,他從另一方面對當代實驗陶瓷藝術的使命和目標提出了要求,界•尚合二為一,這是一次中國當代實驗陶藝創作在學術層面上的提升和引領。劉正強調,在中國的經濟建設,特別是城市建設,初步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建筑和城市家具、交通工具的建設之后,對生活品質建設日益重視,其中“器物”文化建設,由于市場的需求,首當其沖。而在諸種材料的器物之中,陶瓷材料、市場前景最為廣闊。在這樣的大背景中,界•尚——中國當代陶藝實驗作品展的舉辦,尤其是“界尚”理念的推出,回應了社會潛在的需要,他必定會在新一輪的生活文化建設中產生積極的作用。
9月8日下午,參加開幕式的藝術家及相關專家在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報告廳進行了學術研討。
參展藝術家:
韓美林、杜大凱、何潔、潘魯生、張志民、郭線廬、孫鳴春、劉大力、王力克、苗登宇、呂品昌、白明、劉正、白磊、白彧、曹春生、陳君、陳琦、陳燕琳、戴雨享、董明光、董雅、馮忠民、傅強、高麗娜、顧群業、何炳欽、胡希佳、黃健、紀廣遠、金文偉、荊雷、柯和根、孔森、李保恩、李超德、 李岱玫、李宏文、李霽、李 正安、李志宏、劉邦一、劉宏偉、劉木森、劉玉泉、劉志強、劉錨錨、劉波、陸斌、寧鋼、邱耿鈺、孫欣、唐英、萬里雅、汪田明、王亞韶、王耀玲、王一君、魏嘉、吳洪、吳鳴、吳永平、夏德 武、謝璇、許雅柯、楊曉娟、楊洋、原博、遠宏、詹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