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磊光醴陵釉下五彩收藏展綻放異彩
2014/4/9 13:44:46
湖南 2014-04-09(中國商業電訊)-- 羅磊光:“我愛我的家鄉。我癡迷家鄉的鄉土文化藝術。”
誰能想到,就是因為這份愛、這份癡迷,羅磊光保留了中國瓷器史上一批不可或缺的珍品,在中國和世界收藏界書寫了獨放異彩的一筆。
在目前首都博物館舉辦的“歷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中,展出了羅磊光先生珍藏的近百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震驚了國內外觀摩的陶瓷專家們,他們一致肯定:“此項收藏彌補了陶瓷史上的空白!”
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功創燒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但由于燒造時間短,傳世作品罕見,故極為珍貴。因此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引起世人的足夠重視。據專家估計,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存世量約四百余件。今湖南省博物館珍藏十七件,故宮博物院內藏僅7件(現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內設有“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展覽和熊希齡先生創燒釉下五彩瓷的專題介紹)。
而羅磊光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個人收藏了三百余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此外,他的個人收藏數量竟然幾乎占到全國博物館此類作品館藏總數量的百分之九十,不管是從藏品的數量來說,還是就藏品的稀世性、珍貴性而言,他的私人珍藏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尋“根”
羅磊光癡迷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收藏是從尋找心里那條傳統文化的“根”開始的。
羅磊光出生在湖南的一個書香世家,父祖輩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并愛好收集古董。在羅磊光出生的時候,雖然祖輩們積攢下來的那些珍品因為歷史原因所剩無幾,但羅磊光耳濡目染,深受祖父和父親的文化風骨傳承,自小偏好歷史、藝術,感觸到了不少傳統文化的精髓。博大寬廣而又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力量,不知不覺地已經深深潛入羅磊光的心里扎根,不斷壯大。
“傳統文化對我后來的收藏愛好影響很大。”羅磊光說。從小羅磊光的興趣有三個,一是讀書,尤其是歷史書籍與古之前賢們的思想精髓最為吸引他。從老莊對“道”的闡述,孔孟治世的思想,到風調高古的唐詩,恣意汪洋的宋詞。羅磊光無不涉獵,無不傾倒。二是繪畫,小時候他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了三年時間的工筆畫。另外,他最大的興趣就在于中華傳統文化所留存下來的這些藝術品了:“小時候,在鄉下看到雕花的木版,有花樣的瓶瓶罐罐,我都會當寶貝似的收集起來,我常常癡迷地欣賞它們,那些五花八門的收藏品成了我精神的樂園。”
羅磊光深深地迷戀中華傳統文化,許多前輩大師的著述和事跡讓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沈從文一生致力于民間藝術的發揚;張伯駒為國寶散盡家財,甚至連性命也不顧惜;孫瀛洲捐獻一生所藏,鑒寶不斷,無私育人??等等。前輩們的精神和追求觸動了羅磊光心里那條傳統文化的“根”。
1992年,成長在廣東的羅磊光決定回到一直魂牽夢繞的家鄉——湖南,他要發掘家鄉的鄉土文化藝術,去尋“根”。
“我作為一個湖南人,很熱愛鄉土文化,醴陵瓷又是湖南一處有名的窯口,它代表了湖南的一種文化,所以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或許是緣,也是不斷堅持不斷尋“根”的必然,羅磊光遇上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這是一次讓他驚艷的邂逅,當那些靜默的瓷器用絕世的身姿向他娓娓述說的時候;當他了解到這些珍品存世僅僅數百件——也許后人們還來不及認識它們就可能已經消失,羅磊光做出了他將畢生為之付出的決定。
為瓷癡迷
羅磊光要繼承前輩們用自己的偉大精神所給予他的啟示,他不僅僅要讓世人,而且要讓后人們了解中華民族在這一領域上的創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