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瓷器是怎樣趕超中國瓷器的
2015/7/13 13:39:51
“China”,首字母大寫時,這個英語單詞的含義是“中國”;首字母小寫時,它的含義是“瓷器”。作為瓷器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中國與這種高貴而珍奇的手工藝品有著天然的聯系,瓷器最早的歐洲名稱便是“中國貨”(chinaware),而以瓷器的造型與紋飾為基礎結合歐洲元素發展出來時尚潮流則被稱為“中國風”(chinoiserie)。據《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Dictionary》(王同億版《英漢辭?!罚┑慕忉?,“China”源于波斯語“chini”,后產生了元音音變而變成瓷器的專有名詞——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與瓷器在中世紀歐洲人眼中天然的血肉聯系:如瓷器是人間仙品,那遙遠的中國便是人間仙境,縱使是國王領主,也不得不感慨一聲“歐人能得幾回聞”了。
商代原始青瓷豆殘件
瓷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就已經出現了早期瓷器,那時的尊、罍、簋、壺之類大多粗糙,被后人稱為“原始青瓷”。至宋代時,名瓷名窯遍及大江南北,制瓷業已經非常興旺發達,直到15世紀,中國瓷器在歐洲宮廷引起轟動時,中國的制瓷業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而歐洲距其制造出屬于自己的瓷器,還有一個多世紀的路要走。
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珍視瓷器,將它當做裝飾而非用具。
瓷器自古以來便與絲綢、茶葉一道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征與驕傲,而它們也的確配得上如此贊譽。然而,放眼當今世界瓷器市場,卻發現很難找到中國瓷器的蹤跡,反而是學藝于中國的歐洲本土瓷器成為了頂級產品的主流,其中還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齊名的奢侈品牌。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英語中意為瓷器的有兩個單詞,另一個是“porcelain”,用來特指高級的陶瓷制品;而“china”則淪為廉價日常用品的代名詞,再也難覓附著于其上那神秘而高貴的東方神韻了。
以宏觀的視角看歷史,這樣的物是人非難免讓看客悲傷。然而,不禁讓人想問的是,瓷器中跨越東西方的此起彼伏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滄海桑田呢?一切,將從一本古老的游記開始。
馬可·波羅的傳記曾經作為小人書流行于中國大陸
作為中世紀歐洲頂尖的奢侈品,瓷器這樣來自遙遠東方的神秘物件是從馬克·波羅于1298年整理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游記》)開場的。十七歲時,馬可·波羅跟隨叔叔橫穿雄壯廣闊的伊朗高原與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于1275年到達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十七年后,馬可·波羅回到了威尼斯,后因為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被俘入獄。在獄中,他認識了比薩作家魯思梯謙,于是便有了日后轟動整個歐洲的《東方見聞錄》,而歐洲人最早對中國瓷器的詳細描寫,正出自于這本初窺神秘東方的游記。
零零星星的中國瓷器早在9世紀下半葉就已經隨著“絲綢之路”輸往世界各地了,然而直到15世紀,依然只有少量的中國瓷器運抵歐洲,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大多被陳列在貴族們的宮殿內。現存歐洲最早有年代標識的瓷器,是現藏于德國卡賽爾(Keisel)郎德博物館的一件青瓷碗,其上繪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的紋章圖案,應當是當時明朝外銷瓷中的來樣訂制款。這件青瓷碗幾百年來一直是黑森家族的傳家寶,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瓷器在歐洲人心中的地位。無利蟄伏,有利起早,如此炙手可熱的市場自然也刺激了歐洲大量能工巧匠的嘗試與仿制,終于在1575年的佛羅倫薩,著名中國瓷器收藏家弗朗西斯科一世·德·美第奇作為歐洲人第一次在低溫下燒制出了一種軟質瓷,吹響了歐洲瓷器工業發展的號角。后人為紀念這位大公,將這種瓷器稱為“美第奇瓷”—&mda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