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從云:古玩藝術品是升值最快和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渠道
2016/4/25 15:19:17
記者:今天和您談收藏,感覺是找到專家了,因為您不做市場。這兩年的藝術品拍賣場場火爆,價格飛漲,以您看,是理性投資還是已經出現了泡沫?
雷從云:總的看市場的發展是真實的,但是問題也不少。
記者:現在藝術品的風頭蓋過了股票和樓市,為什么收藏市場這么熱?
雷從云:主要是經濟發展,民間收藏者大批涌入。特別是這幾年股票風險出來了,房地產受調控影響,大家意識到古玩這個行業,只要東西是真的,品相還好,如果還具備一些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不僅能保值,增值空間也很大。現在很多老百姓和民營企業的老板把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取向。
記者:我前年看到一家企業6000多萬拍下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這個價已創下中國書畫的最高價,還有增值空間嗎?
雷從云:怎么沒有?陸儼少的價值被再發現了。很長時間,我國藝術品的價值一直徘徊在低谷,與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是極不相符的。去年,在倫敦拍出一件中國元代青花瓷瓶《鬼谷下山》,超過2億元人民幣。這當然不是一般的玩家。但是也有老百姓幾百元幾千元買來的東西,價值被再發現,一轉手就賣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
記者:有沒有這方面的例子?
雷從云:我一個院子的鄰居,10年前在北京潘家園擺地攤,一天我下班回來,他攔住我問:你懂古玩嗎?我說知道一些。他說你來看看我這兩樣東西怎么樣?我一看,是清乾隆年的一對梅瓶,青花釉里紅。他說,是今天一個老鄉送來,他200元買下的。我看那東西很好,確實是清代的官窯瓷器,真品。我說,你發財了。他問值多少錢,我說,最高價120萬,少了60萬你不要賣啊。第三天他告訴我,60萬元賣掉了(笑)。
記者:在收藏界,這種事情畢竟很少。
雷從云:但每年都有,所以我說是潘家園神話。當然潘家園假貨太多,有人叫“撿漏”,有的叫淘寶,或者叫再發現。問題在于你要有眼力,要有機遇,還要有一定的資金,所謂七分眼力,兩分運氣,一分財力,這幾條缺一不可。還有一類是家傳的,如央視的《鑒寶》。去年我去蘭州鑒定,一對夫妻抱來一塊6公斤的墨綠色石頭,說這石頭是他父親20多年前在新疆工作時“撿”來的,拿來當枕頭。我看了,是新疆碧玉,成色、透明度都非常高,成型很好,由于對新疆玉石開采程度大,現在這么大的碧玉已經找不到了。他們關心這塊玉值多少錢,我說,按國際市場的價格,可以賣到30萬元。如果加工出成型的作品,市場價值在300萬左右。
記者:我也看了央視的《鑒寶》節目,開始問多少錢買的,最后說現在能賣多少錢,專家估價喜歡往高處說,給人感覺像托兒。
雷從云:現在的拍賣,成交價比估價甚至高幾倍的事情經常出現,你看哪次拍賣會都是座無虛席,企業家成了拍賣會的主體,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目前國內的大買家主要是浙江、江蘇和山東的,他們動不動就花幾百萬買一件東西或一批東西。不止在國內,現在這些人已經走向國外,他們到倫敦、紐約最好的拍場上去買東西,非常活躍。我給你一個數字:2003年紐約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13%的中國藝術品被內地的買家拍走,2005年的紐約佳士得秋拍,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25%,兩年翻了一番。
記者:這個市場最活躍的是些什么人?
雷從云: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家,還有IT富豪、演藝界名流。
記者:有沒有國內收藏市場交易量的數字?
雷從云:報道上講,去年通過拍賣的成交額突破100億。還有私下交易,包括各地“潘家園”的,有人估計也有100億。
記者:我記得前幾年這個數字是很低的。
雷從云:對。2003年,國內藝術品的拍賣成交25億,2004年是57億,去年100億,這幾年是年年翻番。
記者:您是中國收藏家協會的常務理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