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滲透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金融投資升溫
2016/3/28 18:10:51
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2015全球藝術市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盡管全球經濟不景氣,但藝術市場仍表現出強勁生命力,其中,純藝術類市場通過公開拍賣,獲得高達112億美元的總成交額。而隨著國內消費信托瞄上藝術品以及藝術品電商崛起,藝術品金融再次點燃投資者的熱情。
平價親民的投資領域
Artprice集團創始人兼總裁蒂埃里·埃爾曼表示,就全球而言,美國藝術品市場在連續五年將頭把交椅讓給中國后,2015年憑借在紐約實現的多場天價專拍,以38.38%的市場份額重新躍居第一。而中國市場占據第二名的位置,市場份額為30.19%;英國以18.58%份額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品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藏家頻頻出手購買西方藝術品,來自中國的資金也從側面推動了西方藝術品價格提升。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創始人萬捷表示,從王健林購買莫奈的《睡蓮池與玫瑰》(2041萬美元)、中國內地買家購買梵高的《阿里斯康道路》(6633萬美元),到劉益謙以1.7億美元購買莫迪利安尼的名作《側臥的裸女》,中國藏家海外購買力愈加強勁。美國《ARTnews》2015年“頂級藏家200強”名單中,有14位來自中國的藏家上榜,創歷史最高。
《報告》指出,在利率為負及股市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藝術品市場看上去相當健康,僅當代藝術部分就在過去16年里實現1200%的年成交額增幅,一件藝術作品的平均價值也實現43%的直線上升。這其中,藝術品多樣化的價格,正推動該市場成為平價親民的金融投資領域。從統計數據看,四分之三的攝影、素描和版畫作品成交價都在5000美元以下,75%的畫作和雕塑作品以低于7200美元的價格成交。就個人投資者而言,市場價格較親民的主要集中在水彩素描(29%)和版畫(18%),當然更多的為油畫(42%),而攝影(4%)和雕塑(6%)作品所占比例依舊較低。
去年市場中,2萬美元以上的交易品逐漸形成非常受歡迎的新投資類別。《報告》指出,“收購價超過2萬美元的藝術品不再被認為是沖動投資。事實上,如果投資得當,此類投資可晉升為潛力無限的金融投資組合。當然,應該將價格指數變化帶來的風險考慮在內,不過這些風險能與產生巨大收益的期望值相互抵消。”
藝術品“牽手”消費信托
與全球市場相比,國內藝術品市場近年從高潮到低谷,走出一根大陰線。不過,由于“資產配置荒”,投資者對另類資產的關注度開始升溫,令相關投資產品再次出現在市場。
近期,建信信托與建行北京分行及相關合作機構聯合推出的一款藝術品消費信托熱銷,很快募集了2億元資金。據悉,該產品規模2億元,期限12個月。運行期間,委托人享有3次消費選擇權,在推介期間(第1次消費選擇權)及信托計劃存續第8至第12個月時(第3次消費選擇權),自藝術品合作機構篩選出的藝術品現貨清單畫冊選擇各類藝術品進行消費;有權在信托計劃存續第5個月至第8個月(第2次消費選擇權),自藝術品合作機構為委托人組織的藝術品展覽中選擇是否消費。委托人可選擇行使消費權購買藝術品,也可選擇放棄消費權。若選擇放棄消費權,委托人可獲得全部投資本金和收益;若選擇消費,則需抵扣藝術品消費金額。
對于此次建信信托推出的藝術品消費信托,分析人士表示,這是藝術品金融的一種創新模式。近十年,包括藝術品質押貸款、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托、藝術品資產組合、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藝術品指數和藝術品回購等,中國的藝術品金融創新不少,但在市場調整中都表現出較大的價格風險。此次推出的藝術品消費信托在產品設計上更強調消費功能,投資者不需過多考慮藝術品的鑒定估值、變現問題,可根據個人主觀偏好選擇性消費藝術品。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表示,藝術品消費信托的金融屬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