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溫州民資投向書畫市場:半天內賺了400萬
2011/12/1 20:56:11
投資藝術品、抱團參與拍賣會,這在溫州商人身上并不算新聞,但在眼下民間金融經歷陣痛、樓市股市雙雙進入“冰凍期”的特殊情形下,投向藝術品市場的溫州資金正在加速--
借貸風波催旺藝術品投資
“前陣子,我們1000萬元買下著名畫家趙無極的畫作,半天后1400萬元賣出去。半天之內賺了400萬元,升值空間太高了。”這是開始涉足藝術品的溫州投資客劉亦(化名)嘗到的甜頭。
此前,在和朋友們討論下一個投資市場時,劉亦曾提到過藝術品概念,但被施以白眼:“因為高利貸的瘋狂回報讓大家沒興趣關注這個,藝術品的回報率沒有高利貸高。”
高利貸出現狀況之后,投資客們開始尋找其他項目,藝術品便是其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但相較之前,已經不再是轉手賺差價那么簡單。
溫商抱團組建藝術品基金
不久前,杭州一家剛成立的藝術品理財機構,其VIP理財金卡的起步門檻為100萬元,開門迎客沒多久,意向簽約就超過了5000多萬元,這讓該公司負責人大為驚訝,直呼“想不到”。
“據我所知,目前溫州知名藝術品投資者主要有5個人,他們的資金實力在溫商里也是比較高的。”劉亦透露,這5位溫商轉向了藝術品投資,而像這樣的小型投資人眼下則更多,他們或抱團出擊,或依附于某位行業大鱷,頻頻出沒全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
溫商近期的收獲可謂不小。在2011年浙江西泠春季拍賣會上,我市民企抱團投資一舉拿下了6件作品,成交額占該場拍賣會總成交額35%以上,其中《青史香塵》的白玉擺件更是創下了中國玉雕大師作品單件成交歷史最高紀錄--1035萬元。6月,在北京九歌春拍上,溫商以2500萬元購下齊白石《長壽》、徐悲鴻《墨馬圖》兩幅書畫。8月22日,由中都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華盛堂藏品溫州專場拍賣會”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落槌,現場成交額約1000萬元,其中清代的“玉雕靈芝瑞獸紋擺件”160萬元成為當場最高價。
此外還有溫商籌備建立投資基金,試水藝術品證券化。不久前,我市今達集團、錦陽珠寶等10余家民企籌劃設立私募基金--上海中寶在握藝術品基金,目標正是對準了時下火熱的藝術品投資。 溫州市文化傳媒協會會長金一群告訴記者,業內資料估算統計,僅書畫藝術品投資市場,就有200多億元溫州資金進入。至于吸引資金量更大的珠寶、玉石、古董等藝術品市場有多少溫資存在,則沒有具體估計。
玩成莊家介入核心環節
“這些人早早地就在為投資藝術品做準備了。”劉亦說,每年的杭州西泠拍賣會,上述5位溫商都派人去投拍,最初的投資偏于傳統,比如古董一類,后來慢慢轉向現代藝術,如徐悲鴻、張大千等近代大師的畫作,現在則逐漸轉向當代藝術品。
轉向當代藝術品必有不傳之秘。一是做當代藝術品不存在真偽問題,比較易于操作;二是范圍比較模糊,人為可操作性高。
“游戲的關鍵在于,你沒辦法通過財報衡量是否值得投資,一旦沒有專業數據做參考,模糊的地方就有大量賺錢的機會。”劉亦說。
溫州商人投資藝術品市場,并不是倒買倒賣那么簡單。“操作方法和股票差不多。”劉亦解釋道,“比如有一幅價值1000萬元的畫,在某個藏家手里,我們把這個產品做個資產包,放在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公眾募資買下。兩年后拍賣這張畫,賣到2000萬元,增值的1000萬元就是股民的收益,一起分這個錢。”
像股票一樣公開發行,向公共市場集資。劉亦說,“畫作價值1000萬元,那么就做1000萬股,1股1塊錢,你可以買1000股、也可以買50萬股。”
這些投資客已經介入到核心環節,他們漸漸地成為了游戲玩法的制定者。至于為何有此權限,劉亦解釋說,文化藝術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