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波:《彩陶鑒賞與收藏》
2013/5/28 21:06:36
自從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彩陶發現以后,中國彩陶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由于彩陶的造假比較多,其總量已經大于真品,如無本而仿、有本而仿、真器偽紋、拼接作偽等作偽手段都有見,鑒定時我們應注意分辨。《彩陶鑒賞與收藏》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彩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各時期彩陶特點、彩陶的收藏與養護,以及鑒定的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文字翔實,圖文并茂,讓讀者領略彩陶的無窮魅力。
作者簡介:
姚江波,199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文博系,同年開始在河南三門峽博物館、虢國墓地等從事文物研究工作。主要從事西周晚期玉器、青銅器及古瓷器的研究,先后在浙江大學、湖南美術出版社等出版專著30余部,其中兩部分別獲得河南省三門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發表論文20余篇,同時在各級報刊如《人民日報》、《中國文物報》、香港《大公報》等發表專業類文章50余篇。接受河南電視臺《中華古代瓷器鑒賞系列》欄目100多期的專訪,受到各界好評。
精選文章:
彩陶的收藏價值點及收藏渠道
彩陶自20世紀30年代被發現后即成為收藏市場上的寵兒,中國彩陶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但中國彩陶的收藏主要以國內為主,國際上雖然也有一些中國的彩陶,但數量和種類都不是很多,在世界各地的古玩市場上基本上也很難覓到蹤影。
新石器時代彩陶在市場上表現活躍,有一些顯著特征。從大型古玩市場來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主要存量于大型古玩市場,如北京的潘家園、北京古玩城、琉璃廠等大型的古玩市場上就常見到彩陶的身影,而且從數量上看不在少數,但集中于專賣店倒是很少,只有幾家,主要是零散地夾雜在一些小攤位之中,這些攤位之上有時擺放著幾件彩陶,多則十幾件, 但總量規模比較龐大。
從文化類型上看,在大型古玩市場上基本上新石器時代各個時期不同類型的彩陶都能見到,如大地灣文化、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后崗類型、姜寨類型、大河村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沙井文化類型等都有見,但由于種種原因,從數量上看新石器時代各個文化類型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早期大地灣文化類型彩陶很少見,但半坡和廟底溝類型彩陶則經常可以看到,而且數量比較多;后崗類型、姜寨類型、大河村等類型彩陶在數量上不是很常見,多數只是偶見;馬家窯文化中的馬家窯、半山和馬廠類型彩陶則最為常見;而在馬家窯之后的齊家文化彩陶在數量上則是急劇減少;再后期的四壩、沙井等文化類型彩陶出現的概率也比較小。由上可見,從大型古玩市場上的文化類型特征來看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性,就是與新石器時代彩陶的鼎盛和衰落有關,以興衰為序列,初始期的大地灣彩陶在數量上比較少,而鼎盛期的半坡和廟底溝類型彩陶以及馬家窯鼎盛期的半山、馬廠等類型彩陶較常見,而衰落期的沙井文化等類型彩陶出現的數量就更少了。
從小古玩市場上看,盛世收藏。今日中國恰逢盛世,中國民間收藏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古玩市場星羅棋布,主要以城市為中心,如省會城市、地區級城市和縣級市里都有一到兩家古玩市場,甚至更多,不過并不是每一個古玩市場都有很多彩陶,而是具有濃郁的地域性特征,如甘肅多數以馬家窯彩陶為主,再如西安就是以半坡彩陶為多,再如河南的一些城市多是以廟底溝類型彩陶為多,等等,而在南方的一些小的縣級市古玩市場找不到彩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古玩市場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不僅僅是只限于街市的形式。在中國,民間交易也是一種普遍方式,就是在藏友和熟人之間私下的交易,這種交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另外在農村可能會碰到很多上門收購的販子,這應該說也是一種交易;文物部門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藝術品的需求,近年來也增加了文物商店文物的數量;還有就是拍賣行里也有很多彩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