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炒家借炒房經驗試水藝術品投資
2010/4/15 23:13:55
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陳俊表示,溫州炒房團早已經開始調整自己的投資對象,將目光瞄準其他“有利可圖而目前又沒有政策打壓”的領域,藝術品市場是其中之一。
溫州炒家試水藝術品
隨著房產新政“組合拳”的出擊,越來越多的溫州炒家開始把眼光投向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書畫收藏方面。
2009年12月20日,“西泠五周年秋拍”在杭州落幕,總成交金額6.12億。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有不少溫州人競拍到頂級藝術家的作品。這幾年參與西泠拍賣的溫州人逐年遞增,增幅達20%左右,主要投資者都是老板。一些老板由于生意繁忙,會委托家里人參拍,所以在拍賣會現場總會出現一些老年人。
不久前,在杭州進行的一場拍賣會上,溫州炒家以140萬元的高價拍走了黃賓虹的《青綠山水》;在北京大得國際拍賣公司主辦的書畫拍賣會上,一位溫州商人一擲2000萬元,拍得李可染大幅山水畫《黃山萬壑圖》;在杭州舉辦的一場大規模藝術品拍賣會上,買家中有十多個溫州人。
去年,在北京及國外的大型拍賣會上,許多重量級的拍品都被溫州炒家高價收走。由于買賣藝術收藏品不但容易兌現,而且還容易避開管理機構的監管,因而藝術品市場成了部分熱錢潛伏的“安樂窩”。目前,由浙商特別是以溫州商人為主聯手組成的幾個投資團體正在悄悄進軍收藏拍賣市場。
最近中國藝術品市場有1000億的熱錢流入,這筆錢來自溫州財團。溫州財團做房地產生意的資金有7000億,現在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大概有1200億閑置下來,這些地產商將把這筆錢投向藝術品市場。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鏡清最近在忙著舉辦浙江省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藝術品拍賣會,而在拍賣舉行前,他要到溫州去舉辦一場預展,吸引溫州資金進入書畫行業。
許多拍賣公司也越來越頻繁地來到溫州開展拍賣活動。去年9月份以來,上海榮寶齋在溫州成功舉辦了海派及溫州建國以來書畫名家作品交流拍賣會與明清已故溫州名家及當代名家書畫作品交流活動。
去年12月下旬,上海翰博拍賣有限公司也在溫州舉行了名家國畫油畫拍賣會,在參與競拍的180件作品中,油畫成交率達100%,國畫成交率85%。
上海翰博拍賣有限公司總裁陳銘表示,這幾年溫州炒家對書畫作品的鑒賞能力不斷提高,翰博拍賣會的成交率有所增加,作品的成交額也在上升。
為此,上海翰博拍賣有限公司將每隔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在溫州舉辦一場書畫拍賣會。這有點像這些年北京、上海的樓盤動不動就要去溫州等城市“巡回”展示一樣。
溫州人投資藝術品借鑒炒房模式
據介紹,溫州人投資藝術品分兩類,一是古玩,一是書畫。而古玩由于國家政策的限制,加上真假辨認程度太難,很多從樓市轉到藝術品市場的浙江人投資的都是書畫。而書畫又分歷代名家字畫和當代名家字畫以及當代中青年字畫幾類。由于歷代名畫和當代名家字畫的贗品太多,當代很多名家又因名氣太大,應酬之作太多,投資風險和投資空間比較小,因此浙江人投資的多是當代中青年字畫。而投資方式,則基本借鑒了炒房的一些方法。
溫州人投資藝術品慣常的做法是:如果看中了某位中青年藝術家的字畫,就會像買房一樣,買斷他的作品,并長時間地買斷權威書畫雜志相關版面對這位藝術家進行包裝宣傳。一段時間之后,找一家拍賣公司對他的一兩幅作品進行拍賣,在拍賣過程中,進行接力賽,一次次抬價,直到賣出一個有新聞價值的價格。然后借助這次拍賣進行宣傳,把這位藝術家的身價抬高,而買斷這個藝術家作品,就可以把手中這位藝術家的其他作品高價出手了。
分析人士認為,藝術品市場與房地產、股票市場向來保持著一種蹺蹺板的關系。由于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的不景氣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