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為何這樣貴
2011/4/19 23:50:23
由深圳商報“文化廣場”和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主辦、深圳收藏協會和閃雋藝術中心協辦的“盛世收藏”系列活動今年首場收藏沙龍,日前在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的會客廳里舉行。
沙龍的來賓有深圳市文物鑒定專家、資深的收藏家、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等等,其所探討的題目是《唐宋陶瓷和明清陶瓷的收藏市場》。就如一般藏家所了解的,唐、 宋、元時期的為“高古瓷”,明、清時期的為“近代瓷”,高古瓷為什么總處于價格的洼地?近代瓷為什么動輒拍出天價而屢創新高?來賓現身說法,條分縷析,仁 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講道理對文物收藏者、投資者應該是很好的啟發。
高古陶瓷和“政策市”
楊傳耕(深圳收藏協會會長、文物收藏家):
毋 庸置疑,唐宋時期的高古瓷,后人是難以企及的,但是為什么單單明清瓷器會炒得那么高?我想一是有內在的價值,明清瓷器是中國瓷器史的又一個高峰,因為皇帝 的督造,其技術含量高,制胎、施釉、上彩、窯溫等方面都有不少創新;二是資金推動的結果,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國富裕階層的日益擴大,大量資金入場,使得明清 瓷器的不斷走高。
劉濤(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古陶瓷專家):
高古陶瓷和近代陶瓷價格相差 如此懸殊,跟現行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有關。文物法規定,傳世文物才可以交易和拍賣,出土文物則一律禁止買賣和交易。明清的瓷器因為去古未遠,傳世的就比較 多,依據《文物法》,它的拍賣和交易基本是放開的,海外的拍賣會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領風氣之先,逐漸帶動了國內的拍賣和交易,所以明清陶瓷在近30年 來在國內外市場一路走高,越來越貴。反觀唐宋的高古陶瓷,傳世的東西少之又少,基本是出土的,所以我們的市場基本不能拍賣;即便是海外大型拍賣會,也要依 據中國政府的訴求和各項原則,基本也不拍賣。不能拍賣和交易的高古陶瓷,即便再精美,但缺少流通,價格就起不來。所以我認為,陶瓷交易市場也是個“政策 市”,我們還是應該尋求好的解決辦法,既不違背法律,又能讓散于民間的大量的唐宋陶瓷也參與流通才好。
海外市場的炒作
吳克順(深圳青瓷博物館館長、璽寶樓樓主):
清 代瓷器,尤其是官窯瓷器,是那時皇帝的最愛,也是由他們親自監制,做得精美,致使外國人喜歡,中國的一些企業家也喜歡,我想一些企業家收藏清代的瓷器,其 實就是想給自己和后人留下點什么,沒什么不妥。由于清代瓷器有好多是不可復制的好東西,到底值多少錢?該由市場來決定才對,我倒不認為是炒作。
任志錄(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古陶瓷專家):
就 瓷器來說,早年人們的看法是,清代不如明代,明代不如唐宋,例如民國時期的市場,10件乾隆官窯的盤子,換不來1件明代宣德的瓷器,那時的市場是基本理性 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今日的中國人這樣富有,尤其是這10年間,斥資幾千萬元搞收藏都被看作是小打小鬧。因為中國人在收藏方面有這樣的“大手筆”,國外 拍賣市場為了賺大錢,就迎合中國人的胃口,你需要什么就給你拿什么,成批推出清代的瓷器,組織大的拍賣,拍賣底價搞得好高,國外市場若干年下來,清代瓷器 的價位就炒到天上去了,例如那件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瓷瓶”,據說拍出約5.5億元的天價,能值那么多錢嗎?很多價值昂貴的東西就這樣賣給了中國的企業家、 收藏家。但就我所知,外國人手里的中國好陶瓷,依舊留存在那些機構和個人手里,好的東西,他們是不往外推的,唐宋的陶瓷就是不往外推,自己留著,因為他們 知道這東西將來的升值空間巨大。
高古瓷處于價格洼地
韓昌晟(深圳收藏協會副會長、陶瓷收藏家):
我認為明清官窯瓷器固然好,但就神韻、釉色,甚至文化方面遠遠不及唐宋時期的陶瓷,唐宋出大文學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