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市場迎來拐點時刻
2012/3/5 21:32:42
編者按
5年前,正是玉石價格開始瘋狂的時候,本報記者曾深入揚州玉石市場,走訪調查玉石價格瘋漲及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去年下半年以來,中低端籽料價格開始大幅松動,市場交易更是進入了“有價無市”的新一輪調整周期。連日來,記者再次深入各大玉石市場,解讀市場新變化給“揚州工”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揚州網訊 (本報記者 鄒平 通訊員 傳清 紅華) 上個周末,福建老板林志明專程趕往灣頭玉器市場。“想淘幾塊好玉,權當理財產品收藏。”他說,這年頭,股票和樓市不景氣,聽說玉器升值快,投資潛力大,就跑過來看一看。
像林志明一樣,很多人見股票和樓市低迷,而玉石行情又一路走高,就萌生了投資玉石的想法。玉石產品是否真像傳說中的只漲不跌?前些年連年“撐竿跳”的神奇是否還在?記者深入調查,為讀者揭開裹在玉石身上的神秘面紗。
現場探訪
瘋狂不再 玉石市場回歸“鞍馬稀”
“和田玉,揚州工,揚州工在灣頭。”自古以來,灣頭就有玉器加工的傳統。長期以來,該地自發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玉石交易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玉石商云集于此,將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原石加工成精美的工藝品,然后高價賣往全國各地。
上周四,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于鎮中心的玉器交易市場。站在四面環繞的庭院中,陣陣冷風襲來,讓人不禁打了個寒戰。偌大的批發市場,看不到幾個看貨的顧客。該玉器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朱永兵介紹說,雖然市場業主已增至60家,但目前大行情不是太好,一些業主就趁此休養生息,養精蓄銳,靜候下一波行情的到來。
走出玉器市場,記者來到灣頭古鎮幾條縱橫交錯的玉器街上。放眼望去,沿街的玉器門店一家挨著一家,但一路走下來,大多玉器店都門庭冷落。朱永兵告訴記者:“春節后這段時間,正是玉石商補貨的旺季,往年,灣頭玉器街上早就車水馬龍了,熱鬧的時候,等著提貨的小車排出好幾里地呢。”
下午3點,記者撞見正準備返程的林志明,只見他的行囊松松垮垮。“太高檔的,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再低也得大幾十萬,買不起;中低檔的,又眼看著降價,瞅不準行情。”他拍著手提袋說,躊躇再三,最后買了幾個玉石掛件,幾個玉碗,加起來不到50萬元。“雖然只完成了采貨量的1/10,但總算沒有白來一趟。”
鹽阜路,是市區玉器產品集散地。上周末,記者走進幾家玉器店看到,來這里看玉、買玉的顧客稀少,往日門庭若市的景象一去不返。
“經歷了前幾年的瘋狂,現在是時候回歸正常了。”從事玉器加工20多年的江老板對此看得很開:玉器本就不同于衣服、油鹽等日常消費品,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就買個一兩件,所以熱鬧都是暫時的,“鞍馬稀”才是平常景象。
玉價觀察
兩極分化趨勢明顯,高端籽料堅挺,中低端急速降價
玉器銷售的轉冷,使得玉石只漲不跌的神話被打破。
小作坊、小商鋪感受價格的嗅覺最靈敏。灣頭人吳俊從事玉器加工已有20個年頭,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里,他指著一堆青海料說,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種白玉每公斤進價要上萬元,泛青玉也要兩三千,現在白玉價格已跌了一半,泛青玉跌至1000元,甚至幾百元,成色最差的幾十元就能買到。
李祥壯,廣陵玉器商會副會長,灣頭市場最大玉石商。2008年3月,記者曾隨他護送奧運玉環前往上海交付。作為一名在揚經營多年的玉石商,他見證了玉石市場的起起伏伏。
“總體來看,玉石價格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李祥壯介紹說,高端籽料價格依然堅挺,品質不高的中低端玉料開始大幅下滑。他舉例說,以前4000元/公斤的普通昆侖玉,現在只要2500元左右,降幅高達1/3。而就目前發展趨勢看,還遠沒有探底。
一邊是低端玉的競相降價,一邊是高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