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吸引海外藏家:內地價低于海外
2013/4/10 22:41:17
從16世紀開始,人們就以法文“BLANCDE CHINE(中國白瓷)”來命名德化白瓷這位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這個稱呼延續至今,被中國以外的幾乎所有國家統一使用。幾百年來,德化白瓷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皇室般的尊崇。幾百年后的今天,世界知名博物館中必有其身影,拍場上,甚至較正規的網絡拍賣,也屢見其芳蹤。她已然成了國際文化遺產中的經典項目。
在中國,從唐代千余年來,德化白瓷一直以其民間素顏,默默為歷代百姓生產他們的必需品。宋代以來,作為聞名世界的外銷貨,她為天朝贏得了滾滾白銀。但是,德化白瓷是尚未得到國人足夠重視的世界遺產,這也是令人遺憾的現實。
最優質的高嶺土締造了最理想的中國白瓷
德化縣地處戴云山區,境內擁有最優質的高嶺土,有燒制白瓷最理想的配方比例。德化瓷土磨細漂凈即可直接制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大都較軟,不需太高溫度即可成瓷;顏色潔白,可省漂制手續。
德化白瓷的胎釉特質和景德鎮所燒瓷器完全不同,看上去有軟糯之感,而景德鎮產品都很硬。德化白瓷的胎釉結合細密,胎釉之間的分界線幾乎看不出來,加之燒制溫度偏低,最后形成猶如玉石般溫潤的感覺。到了明代,德化白瓷的品質日臻完善,配以獨特的窯爐燒成技術,產生出了胎釉結合致密、質地半透明并有象牙白釉色的效果,造就出繼宋白瓷之后中國白瓷的代表。
德化白瓷精品多為外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巨大的藝術價值和魅力,使得德化瓷在歐亞地區的收藏持久不衰。在中國,有關德化瓷的收藏記錄始于明代,但始終沒有形成風氣。國外的收藏家,包括皇室成員,對德化白瓷的收藏較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且歐洲對德化白瓷的研究300年前就已起步。所以,歷代德化白瓷精品多為外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德國德累斯頓國立美術館存有400多套(1255件)德化瓷,是中國以外最大的德化瓷收藏地。大英博物館也有大量收藏,其中一尊文財神坐像,背部刻有“萬歷庚午年春”紀年款,是全世界僅有的一件確切紀年的何朝宗作品。在日本,德化白瓷香爐、碗使用廣泛,一件德化瓷簫在根箱神社作為“國寶”保存。近三年來量價齊升,海外所見者質量更好
說到德化瓷投資,目前海外較熱,價錢較高,內地偏冷,價錢較低。海外市場上的德化瓷比內地所見的質量要好。原因就是中外美學觀念、社會風氣和歷史傳統不同。
2012年5月,倫敦邦瀚斯一尊定為明代的“何朝宗印”印章觀音像,估價3萬-5萬英鎊,以52.9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34.58萬元)創德化白瓷拍賣新紀錄。10月,香港蘇富比[微博]2007年4月曾拍賣的清中期如來佛立像再次拍得146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19.43萬元)。11月,倫敦蘇富比以18.1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2.63萬元)拍出17或18世紀“鳳鳴”款簫。迄今,十件百萬元以上的德化瓷均在海外成交。內地秋拍中,德化瓷基本獲得理想價格,但高價位的紀錄仍然產生在海外,不過,據說買家都是國人。
近三年來,德化瓷量價齊升(據雅昌藝術網數據,2010年288件,2011年369件,2012年前十個月即達299件)。內地價格低于海外,去年秋季剛剛有所提升。國人收藏德化瓷是有漏可撿的,因為大多數人還不太懂,包括拍賣行的鑒定時有謬誤。所以,有心人還是大有可為的。
鑒別要點
分期斷代可看梅花造型
明末清初的花蕊花瓣最靈動
梅花是德化瓷裝飾題材中最為典型的。因梅花題材涵蓋的器形種類特別多,實物資料甚豐,所以可以作為德化白瓷分期斷代中重要的局部特征之一。
《中國德化白瓷研究》排列了18式梅花,總的規律是,從早至后,花瓣從瘦削到豐腴,花蕊的表現越來越大,枝干也有所變化,開始的時候簡單,到后面更復雜。
明早期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