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米向軍談:西夏文化與西夏瓷
2016/2/3 13:18:18
且讓你美麗的釉色帶路——尋回西夏文化的無上尊榮
米向軍,字計厚,大專學(xué)歷。1968年11月出生,銀川人,祖籍山西省河津市。專注古陶瓷研究20余年,系西夏瓷專項收藏家。
西夏古國——歷史溯回
西夏國雖然只存在了189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卻構(gòu)成了寧夏地域文化中最神秘、最有追索價值的一面。它短暫的古老與不可一世的氣質(zhì),令后人神往。這樣一個雖然短命的王朝,卻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可謂世界文字史上的一朵奇葩;與此同時,代表西夏人審美取向、藝術(shù)趣味的各種瓷器也在那個時代燦爛一時。西夏瓷承載著對西夏文化的闡釋與發(fā)揚的深厚神韻。它不是簡單的古器,是西夏國榮辱興衰的歷史線索。
1227年,蒙古軍隊占領(lǐng)西夏國之后,四處燒殺掠奪,屠城毀物,斬草除根。清代吳廣成《西夏書事》有記:“(夏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元朝建立后,元史官也未給西夏國歷史應(yīng)有的篇章,使得西夏這段歷史,成了中國歷史的一段被人為抹去的空白。并且,我國古史《二十四史》中唯獨沒有西夏史。中國陶瓷史也忽略了西夏瓷的存在以及它輝煌的往昔。
西夏象棋、蒺藜(世界上最早的地雷)
尋回西夏不滅的——榮耀
至此,本應(yīng)流芳于世的西夏瓷器文化變得有物無史,殘缺孤零,乃至于湮滅在戰(zhàn)亂四起的歷史煙塵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銀川人,米向軍專注西夏瓷的研究與收藏20余年。最根本的緣由便是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西夏瓷文化的獨特性與重要性,這不僅僅因為西夏瓷存世稀少,更重要的是,與其他朝代的瓷器相比,西夏瓷器型精美,形制樸素。米向軍自小就愛好瓷器收藏,出于對古西夏文化的敬仰與鐘情,加之他本就生活在西夏國曾經(jīng)的建都之城。米向軍覺得自己應(yīng)該為神秘的西夏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調(diào)整了收藏視野,把心思、精力主要集中在西夏瓷器的收藏上。
樸素·深郁——西夏瓷
2015年12月20日,“寧夏民間十大珍寶”評選結(jié)果出爐。米向軍持有的西夏靈武窯剔刻花四系瓶、西夏雕版印刷佛經(jīng)殘頁、民國三十八年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頒布的——習(xí)仲勛等人簽發(fā)的布告,三項收藏從500多件藏品中脫穎而出,奪得了“十大珍寶”的三個席位。除此之外,在這次珍寶評選中,他收藏的西夏金飾等文物斬獲了優(yōu)秀獎。
目前,米向軍藏有各類西夏文物百余件,其中以西夏瓷器居多,究其品種、數(shù)量、文物價值等居全國首位。個別西夏瓷孤品在國家博物館也難以見到,如褐釉剔刻牡丹紋三開光六系大罐、黑釉牡丹紋兩開光大罐、褐釉剔刻纏枝牡丹紋六系大罐均屬孤品,系國家級文物。在重心持恒在西夏瓷的同時,米向軍還收藏了體現(xiàn)寧夏游牧文化、草原文化、邊塞文化的扁壺系列,達1000余件,是全國此類收藏的大項。此系列不乏精美絕倫的西夏瓷扁壺,當下,米向軍正在為即將出版的《扁壺大觀》一書做準備。
駱駝、圍棋、扁壺 (西夏)
西夏,我敬仰著你的無上尊榮!
米向軍有兩大箱古瓷碎片,數(shù)次搬家卻不曾遺落其中一片。在他眼里,它們都是寶貝。他曾無數(shù)次深情地凝視它們,輕撫它們,將指腹的溫度與瓷面契合,來感知它們的光澤、花紋背后的歷史。這對常人來說似乎顯得矯情,如果你曾真切地?zé)釔圻^一種事物,便能理解這種物我互近、物我輕觸的感觸。我曾看到書法家把筆墨放在枕邊入睡;曾看到過詩人深夜于無人之境沉思,手中的煙燒到手指也沒有察覺;也曾看到畫家雨中傘下作畫,雨水浸透衣襟、潮濕的手指冷得顫抖也沒有停筆。因為他們沉浸其中,那里有獨屬于他們的樂趣。
我仔細觀察過,米向軍看西夏瓷的神態(tài)就像看著自己心儀的女人。那是深情細致、喜悅滿足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