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彩瓷器搶救研究收藏者——閻焰
2016/2/18 12:15:23
抱瓶俑
紅綠彩收藏家閻焰——
在中國,紅綠彩有超過七百年的燒造歷史,它曾是中華大地上普遍使用的一種瓷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均視此種瓷器為珍物,但目前各大博物館的收藏加上個人收藏,已知統計的總量僅百十件。
而在廣東深圳的一座非國有博物館,卻藏有超過三百件以上高等級的紅綠彩瓷器,約占存世量的80%。它們的擁有者閻焰,從一個孤軍奮戰的紅綠彩搶救研究者,到紅綠彩價值的重要挖掘者和推廣者,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在他眼里,以俗為美的紅綠彩并不遜色于官窯瓷器,因為最高級別的審美才是他的收藏標準。
鳳冠貴婦像
“同推土機賽跑”獲得大量紅綠彩標本
記者在采訪著名陶瓷藝術家朱樂耕時,曾聽他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幾年前,他在東京帝國大廈見過一種極美的紅綠彩碗碟,他知道這種美麗的瓷器起源于中國,并且曾經燒造于中國的大江南北,但不知為何就消失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日本卻將這種美麗的瓷器傳承了下來,眼前這份熟悉又陌生的魅力,令他感到既震驚又失落。
而像朱樂耕那樣初見紅綠彩時的震驚,閻焰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體驗過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不到二十歲的閻焰去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玩,見到一件紅綠相間的陶制馬頭,別致得很。閻焰出生于文藝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對古代器物也有所了解,但對這種陶塑卻很陌生,他只能根據經驗判斷應該是明以前的東西,但其彩繪方式、顏色明顯與明清時代的器物不同,而且水準更高一籌。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陶瓷?這個問題激起了閻焰巨大的好奇心。
看到閻焰的癡迷,朋友就將馬頭贈送給了他,并且向他透露了一個信息:這件馬頭是在單位門前正在施工的水渠中撿來的。那時正值全國上下都在進行城市改造,華北各城市里的工地非常多,閻焰就想,其他的工地不知能不能也撿到這種瓷器?于是,閻焰開始到各個工地“地毯式”尋寶。工人們都對這個“撿破爛”的、文質彬彬的小伙子充滿好奇,甚至幫他一起挖。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種帶有紅綠彩繪的瓷器標本真的被閻焰找到了不少,讓他極為興奮。
用這種“同推土機賽跑”的方式,閻焰在自己的努力和眾多朋友的幫助下,先后在河南鄭州、新鄉、獲嘉、延津、焦作、安陽、許昌、河北邯鄲、正定、山西太原、長治、晉城、陜西西安等地的工地上搜集了220件完整和微殘的器物,還有數萬件殘片標本。隨著占有的標本材料越來越多,閻焰的研究也向縱深推進。他閱讀了國內外大量的考古文獻、學術報告和研究材料,這種美麗瓷器的“前世”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他的眼前。
紅綠彩重臺牡丹盤
系統研究材料 出版《天邊的彩虹》
紅綠彩是在宋金之交的12世紀末創燒于中原大地的一種瓷器,是人類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多種色彩裝飾的開始。可以說,“瓷之國”的多色彩繪瓷器是從紅綠彩開始的,由此正式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時代。12-13世紀時,中國的紅綠彩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水準。其藝術成就即使與號稱“中國古代彩繪瓷黃金時代”的康、雍、乾三朝相比亦毫不遜色。
二十世紀初期,日本學者最早開始關注紅綠彩瓷器,日本學界稱其為“赤繪”;民國時期,歐美人和日本人都曾經在中國收集過紅綠彩,但數量極少,價格昂貴。在閻焰之前,全世界公開展示和著錄的紅綠彩僅有五六十件。
1995年起,在掌握大量的標本器物和材料的基礎上,閻焰開始了紅綠彩的系統研究,2005年他出版了專著《天邊的彩虹》,同年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大獎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