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王世襄:大年除夕夜住小店收文物
2016/4/3 15:59:25
收藏大家——王世襄 (1914-2009) 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
“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這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名言。
黃苗子先生說他是“玩物成家”,啟功先生則稱贊他是“玩物壯志”。馬未都先生說他:“王世襄的獨特性就在于,他出身上層社會,卻關注社會底層的樂趣,這在中國文人里是不多見的。”
從醫學的差生到國文系的優等生
從家譜看,王世襄是一個標準的世家子弟,其先祖明代時從江西遷到福建,是福州城內的望族之一。
據《清史稿》記載,他的高祖王慶云,歷任巡撫、總督和尚書等職。祖父王仁東,曾任內閣中書、道員,舉家從福州搬到北京。他的父親王繼曾,畢業于南洋 公學,曾一度擔任軍機大臣張之洞的秘書和留法學生監督,最后任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母親金章能書善畫,大舅金北樓是民國北方畫壇領袖。
出身顯貴的王世襄,在他小時候,家中就聘請私塾老師,教授經史和詩詞,為他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但他貪玩的習性也開始顯現。10歲時,王世襄就開始 養鴿子,舉著大竿子趕鴿群。他還養蟈蟈,學八卦和太極,跟清宮的布庫(摔跤手)學摔跤,還學馴鷹和放狗捉獾。跟著一幫前清遺老遺少,王世襄成了北京城內有 名的少年玩主。
小學時,他就讀于北京干面胡同的美國僑民學校,由于一連數周英語作文篇篇言鴿,老師怒而擲還,斥道:“汝今后如再不改換題目,無論寫得好壞,一律給P(poor,即不及格)!”
他原先的專業是醫學預科,讀了一段時間后,數、理、化成績均不及格,成了全校有名的差生,后來轉至國文系,竟憑借小時候打下的基礎,輕松勝任,成為優等生。此后,他考入了燕京大學研究院,學習中國古代繪畫。
不過,王世襄玩性依然不改,他本有機會被學校選派到哈佛大學留學,但校長堅決不同意,因為覺得王世襄是“未知數”,弄不好會有辱國風。
曾被故宮開除
1939年春,最疼愛他的母親過世,時世也愈發艱難,這位紈绔子弟好像一下長大了。王世襄開始立志苦讀,畢業論文是煌煌巨著《中國畫論研究》。
當時,北平已經淪陷于日寇之手。王世襄輾轉跋涉,來到四川李莊——中研院所在地。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將王世襄推薦給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
據王世襄回憶,傅斯年上來就問:“你是哪里畢業的?”
王世襄回答:“燕京大學。”
傅斯年說:“燕京畢業的不配到我們這里來。”有人稱,當時傅斯年看不慣王世襄身上的“紈绔之氣”。
抗戰勝利之后,王世襄回到北平,清查戰亂中損失的故宮文物。當時,許多外國文物販子在中國爭搶文物,伺機運送出境。王世襄宴請眾多知名的古玩商,請他們提供線索。
一次,王世襄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銅器多被德國人楊寧史強行買去。他通過父親的友人,找到當時的外交部長宋子文,詳陳原委,終于沒收了楊寧史擁有的青銅器240件,包括價值連城的“宴樂漁獵攻戰銅壺”、“商饕餮紋大鉞”。此外,王世襄東渡日本追索被掠國寶,將存放在東京上野公園內107箱善本書押運回國,完璧歸趙。
1945年9月到1946年10月,王世襄為國家追回文物共6批,總數有兩三千件之多。加上從日本追回的107箱善本書,數量當以萬計。這是讓王世襄最自豪的人生往事,沒承想,后來卻成了他“貪污”的罪證。
在1952年開始的“三反”運動中,王世襄與馬衡院長和朱家溍先生被列為重點審查對象。他先是被關在故宮東岳廟,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