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實用的古玩鑒定方法
2016/9/14 15:35:17
當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不少造假者,為謀暴利,常常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拿出自己明知的贗品通過各種渠道出手,這樣一來我們,我們玩收藏就要獨具慧眼,同時還要學會靈活鑒定,在古玩鑒定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一些奇特、另類、省力又省心的鑒定方法供收藏者參考。有些東西看一眼便知真,有些東西不用看也便知假。這里沒有什么神功、法眼,有的僅僅是那些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具體實例介紹如下:
一、古玩電話鑒定辨偽
有一遠房親戚的外地朋友,來電說收藏到一幅殘破的古畫,畫名依稀可見為“清明上河圖”,索價20萬元。分析:不要拿來看便知是新仿僅幾十元的粗仿印刷品。因為真品靜靜地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幾年前僅在上海博物館與觀眾短暫相見。同一人不死心,后又來電,說收藏到一件半人高的三星堆玉雕神像,索價30萬元。三星堆文物,正式發掘也僅十年左右,且三星堆神像主要為青銅器。分析:當代玉石粉澆灌成的新工藝品,或當代用岫玉雕成的玉雕,價值數百數千元而已。故當即電話回絕,反之,費時費力長途乘車拿來目鑒多麻煩。古玩電話辨偽,先要在電話里了解持寶人、賣貨人是古玩販子還是真的不懂的收藏愛好者。如是前者,斷然回絕,言明不要再打攪。如是后者,又有親朋好友的關系,且又是有份有地位者,可在電話里簡單解釋,或請他拍成照片寄來,先看照片再說,給對方留點面子。
古玩電話鑒定辨偽,最省時省力。故有人介紹要鑒定古玩,筆者第一反應就是叫持寶者本人打電話過來。
二、古玩談話鑒定辨偽
在社交、聚餐場合,常聽到有人繪聲繪色地說的精彩故事:說有一件德國造八音鐘外殼金鑄,是某一位太監當年從慈禧太后的宮里帶出來的,其爺爺的朋友是銀行家,當年從北京琉璃廠買來珍藏。“文革”期間被藏在地洞里幸免于難,其爺爺朋友的孫子透支炒股大虧,這次想拿出來,轉讓價幾十萬元。能否有空鑒定一下?分析:實踐證明,凡有精彩故事的古玩,十有八九是假的。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古玩販子想迷惑收藏家。一般聽到這類故事,囑其直接到藝術品拍賣公司去拍賣,故事本身沒價值,有價值是古玩本身,公開拍賣相對價格公正。如持寶人躲躲閃閃,閃爍其詞,不愿上拍賣行,說拍賣周期太長,想立即變現款。那么再囑其去典當行當場典當,如其仍不愿意去典當,那等于告訴我們,其貨百分之百是假貨了。真金不怕火煉,真品不怕拍賣、典當,關鍵僅僅只是價格的差異而已。
古玩談話鑒定辨偽,是順便辨偽節省了時間,可免去一檔檔專程安排相約的古玩鑒定節目。當然有人固執地堅持認為是老東西,是真品,堅持想請筆者鑒定,筆者還是那句話:先寄照片過來再說,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拿過來鑒定。
三、古玩影像鑒定辨偽
電腦與手機的普及,讓影像傳遞更為方便。如今最便捷的影像傳遞是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攝影后,通過彩信傳遞過來,或用數碼相機拍攝后,上網通過電子信箱傳遞過來。凡后加彩圖案精美的彩陶,釉光太亮的漢釉陶,完美無缺的宋汝窯、宋官窯,器型變異的元青花玉壺春瓶,明斗彩雞缸杯,清三代琺瑯彩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贗品。鑒定要訣:如影像傳遞,僅一件官窯器,幾十件民窯器,那一件官窯器,可以仔細看再作判斷了。如影像傳遞過來的是批宋五大名窯,元青花釉里紅、明清官窯器,掃一眼便知是偽品。因為這些東西如是真品,不到億元也值幾千萬元了。如有幾千萬以上身價的“大收藏家”,早與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專家、著名拍賣行巨頭等接上關系了,還需托關系找門路,請民間收藏家鑒定?一竅不通的古玩投資者,其是如何收進價值千萬元以上的古玩的?通過以上分析,便可以作出判斷:這些通過影像傳遞過來一批名貴官窯器,應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