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講述元青花中的玄機
2016/11/28 18:00:03
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戒備森嚴的庫房里收藏著40件元青花,其中不乏舉世孤品,在收藏界名聲遠播。
元青花玄機
青花是一個非常文學化的名字,極富詩意,中國古代陶瓷中只有它這么浪漫。其他品種無論在它之前還是它之后,都以一種科學冷靜的態度面世,與它同時代異曲同工的陶瓷品種“釉里紅”也不叫紅花,而青花也從不叫釉里藍。我很久想不明白中國陶瓷品種為何只有青花命名鶴立雞群。
牡丹紋花梅瓶(一對) 高42厘米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
元青花的藍釉是飽滿濃厚的藍色。這對牡丹紋梅瓶采用了幽靜深沉的藍釉。用肥碩的筆觸描畫出瓶身主體上的牡丹以及多種紋飾。元代這種色澤的變化是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陶瓷固有的審美趣味。
學者們都希望找到青花的起源。今天,元代青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至正型”為準,優秀的元青花都是這個姿態。有不少學者認為,青花創燒早于元,而起于唐,而起于宋,所以有唐青花,宋青花之說。但問題是所謂的“唐青花”和“宋青花”與公認的“元青花”是否一脈相承?在胎土、釉色、紋飾、工藝、造型等要素上,彼與此之間是否存在文化血緣?
元青花出現以前,藍色并不是中華文明的傳統色調,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顏色。宋釉追求的是自然屬性的色澤,注重“雨過青天云破處”的天青色(如上圖這件汝窯水洗所示)。
青花在元代顯然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這取決于農耕民族的色尚。我們崇尚紅色、黃色。紅色是生命,黃色是根本。藍色,尤其是青花之藍在我們民族過去的文化審美中從未占有一席,我們長久以來視藍為不吉,佛經中惡鬼有稱之藍婆的,古代鄉試用藍筆處分,稱之藍單;傳說中有藍蛇,其首含毒稱之藍藥,藥人即死……
麒麟飛鳳藍釉白花菱口大盤 口徑41.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
藍釉作地,反襯白色紋飾的元代青花大盤,盤面上繪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麒麟和飛鳳。周邊圍繞著花樣繁復的花卉。釉面肥潤而細膩,藍色飽滿,吐露著神秘的氣息。這樣的大盤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為什么青花在元朝能長驅直入?從那之后七百年來,青花一反陳腐的文化觀念,或顏色或紋飾,走進中華陶瓷文化長河。
藍釉白龍紋盤 元代 口徑16厘米 故宮藏
這種不足20厘米的青花小盤在中國只有故宮博物館收藏。
千變萬化的陶瓷釉色都是金屬呈色。青花之藍與唐三彩之藍同為金屬鈷作為呈色劑,別無二致。只是唐三彩是陶不是瓷,青花是瓷不是陶。陶與瓷在科學上區別極大,燒造的難易差異極大,所以在元青花之前,土耳其等國只可以燒造藍色的釉陶。
這些,曾深深地影響過元青花,甚至催發了它的誕生。
全世界范圍內只有托普卡帕皇宮收藏的元青花有明確的傳承記錄,而且這些元青花中有多件為世界孤品,馬未都正在仔細研究其中的一件八方葫蘆瓶。
元青花起源
中國學者大部分認可青花肇始于14世紀中葉或者更早一些。大維德基金會的那對標準器——青花龍紋大瓶的1351年確切紀年不存爭議,即便再早,青花也早不過14世紀初,這結論也已達成共識。而在土耳其的文獻記載中,鈷料作為釉下藍彩的使用早在12世紀末就進入波斯地區,但它僅使用在釉陶之上,離瓷器還差著一大步。日本陶瓷權威三上次男先生也認為,從11世紀中葉之后,波斯陶瓷對中國陶瓷產生過影響,尤其波斯的白釉藍彩陶器直接影響了中國青花的誕生。這種由西向東的技術傳播顯然帶有明顯的文化融合特點。
蓮池水禽菱口大盤 口徑4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的這件藍釉反白大盤極為獨特,工匠在制作完成后,在整個紋飾上噴灑了一層斑駁細密的色點。這種裝飾手法未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