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瓷器做舊工藝及方法
2016/8/10 11:55:43
瓷器做舊是指將新燒制好的瓷器或者是近代燒制的瓷器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處理,使之形成如同傳世多年或者是出土瓷器一樣的外觀的產品。
做舊工藝
以下介紹的是原始的做舊方法
1.磨損:用細砂輪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時將瓷器放在地上來回滾動,用硬器輕輕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還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內外劃出雞爪紋。
2.剝釉:剝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后繼續延伸。
3.戳破氣泡:用利器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來說釉層較厚,比較好操作。
4.去火光:將氫氟酸兌水各半,用刷子均勻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層厚的地方涂刷時間可長些,薄處可相對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鐘左右后,即馬上用水沖洗干凈,以免時間過長,釉層表面腐蝕得太厲害會毫無光澤。如果覺得太亮,表面涂點色拉油,會使它溫潤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給人一種已用舊、若臟東西都跑到瓷器縫里去了的感覺。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點,約48小時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處、開片處幾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覺得底足顏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視覺上給人以誤差。
6.做土銹:在縮釉處、露胎處以及想做土銹的地方涂少量502膠水,拍上黃泥,黃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帶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點鹽。一個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鐵銹用刀刮不掉,鹽酸也難以洗去。
7.陳舊感:器物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蟲子,結上蜘蛛網,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
掌握了如何作舊,識別也就容易些了。
1.用水將器物沖洗干凈。過多使用高錳酸鉀的,水會呈紫色。有時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手指也會染成紫褐色。
2.順著太陽光線,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探視瓷器表面釉層,老瓷表面的磨損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新瓷器則無這一現象。有的作偽者用砂紙擦,線條、方向和力度幾乎都一樣。
3.老瓷自然剝釉是由于胎釉結合不好或時間造成的,剝釉的周圍還可以再剝。新瓷剝釉則是打出來的,剝釉的周圍胎釉結合處還是緊密的。
4.用大頭針撬縮釉處或破裂的氣泡,用放大鏡觀察其氧化程度。
5.凡用氫氟酸處理過的瓷器,高倍放大鏡下可顯現出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6.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關系,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后包括現在的新瓷,胎質疏松,有的胎雖然厚,拿在手上卻輕飄飄的。
瓷器做舊二
以下介紹的是的近幾年最先先進的瓷器做舊方法。
目前的高仿瓷器,在釉面,胎質仿的燒的都很到位,唯獨釉面的老化狀態是多年來一直難以攻破的技術,高科技做舊材料,“包漿絲絨”的問世,給中國的瓷器鑒定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挑戰,其發明者單國泰老師說:
所謂的高深做舊技術,理解透了其實很簡單,老瓷器的“表面”特征不外乎兩種現象:
第一:老瓷器表面沒有火光,沒有強烈的亮光。
第二:老瓷器表面光澤柔和,觸摸溫潤柔滑。
包漿絲絨
第三:老瓷器表面,務必有劃傷紋,就是細碎的牛毛紋痕跡。
大家仔細觀察想想,在生活中最簡單易懂的新老變化之分有哪些例子來,大家發現沒,新手機的屏幕為什么使用一個月后就會變的模糊,沒以前清晰,沒以前新,沒以前錚明瓦亮,這是什么緣故來,很簡單,手機經過使用磨損,仔細一看,手機屏幕表面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細碎劃痕,使其變的不光亮如新,陳舊了,這就是退去火光的原因。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磨損,使其退去了火光,,一件老瓷器也是一樣,歷經數百年,表面能不磨損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