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收藏中國》—— 一砸千金為正名
2012/11/16 22:22:01
寧志超捐獻元青花的事件并不孤立,在全國范圍內,類似情況幾乎每年都有發生。只要一涉及到元青花,“(故)宮里(故)宮外”、“有派”“無派”,便會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當然,這種爭論不會面對面,一般只會通過發表文章或接受媒體采訪時帶上幾句相關話語。
如果說前些年兩大陣營之間還只是偶爾發生“個體斗毆”,那么自2004年后,已經發展為兩大陣營的群體對抗了。近年來舉辦的“景德鎮國際元青花研討會”和“中國民間元青花研討會”,便是“有派”和“無派”的抗衡轉向集團化的突出體現。
首屆“中國民間元青花研討會”于2005年歲末在山東青島舉行,出席會議的專家有國家古陶瓷學會副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鑒定委員李知宴、原國家鑒定委員會專家成員孫學海、雷從云、趙青云、馬文寬等人。
此次會議在發言過程中突發一件震撼人心的戲劇性場面:一位民間收藏家在談及專家不承認民間存在元青花時,義憤填膺地舉起自己收藏的一只元青花大罐,用力砸在水泥地上,說是要砸出瓷片,好讓在場專家現場分析胎釉是否符合元代青花瓷的基本特征。據說當時身在現場的故宮(微博)古陶瓷研究員李知宴等專家,對破碎的瓷片進行胎土辨認后驚呼:“砸掉了幾千萬呵!”
會議還未結束,國內外諸多媒體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一砸千金為正名!”這種頗具煽動力的標題,對這一悲壯的場景進行了激情報道。這一砸,更深深刺激了與會專家和收藏者本已積怨很深的神經,在接下來的會議發言中,大家眾口一詞地強烈批評了“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瓷器”的觀點,呼吁正視中國民間大量存在元青花的現實。為了讓這一觀點得到證實,專家們還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元青花藏品當場鑒定,并對其中若干件得到專家一致認定的物件當場拍板、聯合簽名,頒發鑒定證書。
此次元青花研討會對于民間文物愛好者來說,無異于是一次揚眉吐氣、振奮人心的誓師大會。盡管會后許多專家對此不屑一顧,視之為“一場鬧劇”,并對會上頒發證書的元青花瓷器全盤否定,但與會者自恃也有國家級專家與土耳其等外國專家的支持,對來自“宮里”的冷風嗤之以鼻,仍然像取得征戰勝利后班師回朝的戰士一般奔走相告:“元青花的春天就要到了!”
結果并沒有象民間收藏家們所預料的那樣,他們所期盼的“元青花的春天”非但沒到,而且就在此次會議以后的2006年下半年,由于元青花仿品充斥、信譽度下降,加上國內股市的異?;钴S,搶走了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資金,致使元青花在國內外拍賣市場步入低谷,坐上了冷板凳,即便有一些高價成交的拍賣“業績”亮相,大多也是虛張聲勢,空買空賣的假動作。
2006年年底,“中國民間元青花研討會”又在上海舉行第二次會議,會議除開邀請了史樹青、李知宴、孫學海等國內知名專家外,還繼續邀請了土耳其等國的元青花研究專家攜帶幾件在國際行界公認的元青花“標準器”與會,與到會藏品進行比較性研究。這一次會議在研究實物這一環節中,除開繼續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來自民間的元青花藏品用“眼學”鑒定外,還借用了公安部有關儀器設備對鑒定對象進行“科學”測試。結果,與會民間人士收藏的幾十件元青花藏品通過了雙向測試,除開頒發證書外,這些貴比國寶的榮品,還被交由出版社正式結集出版,向社會公開推介。
會前,記者也曾接受會議組織者的邀請,由于身體原因未能成行。會后,據幾位與會的藏家朋友講,盡管此次會議得到上海市政府在經費上的支持,但自己仍然費時費錢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