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拍賣中國》——一個中國漁人在紐約的驚人壯舉
2012/11/30 23:21:14
采訪時間:2008——2009年。
采訪地點:美國紐約。
受訪人:紐約朵爾拍賣行雇員、紐約市若干媒體記者。
采訪人:羅曼(化名,外籍學者,本書作者委托采訪人)。
文字整理:本書作者。
2001年5月16日,在紐約華爾街西面的一幢大樓內,聚集了東西方眾多實力雄厚的古董玩家,一場驚心動魄的奪寶大戰,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行操持下“開打”。事前,曾有不少當地人對此感到驚愕,因為幾天前,另外兩家世界級拍賣巨頭——紐約蘇富比[微博]和紐約佳士得[微博]也在同一區域舉行秋季拍賣會,由于這兩家公司的丑聞陰云未散,拍賣場門可羅雀,成交率低迷。
這家名叫Doyle New York(朵爾)的小拍賣行因何得以廣聚人氣、獨占鰲頭呢?了解拍賣行的人都知道,有沒有重量級的拍品是決定一場拍賣會成敗的關鍵,而現身朵爾賣場的正是一批足以先聲奪人的中國古代瑰寶——景德鎮早期青花瓷。
“9.11”事件前,在中國人的眼里,似乎根系不發達的美國佬基因里就缺少愛國元素,其實不然,雖然那里的年輕人在憤怒之余會點火焚燒他們的總統畫像或星條旗,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愿意用自己的金錢去購買別國的文化,以填充他們國家饑餓的文化腔腸。這一批中國青花瓷拍品的所有者莫瑞爾夫婦,曾經就是這樣的熱血青年。他們年輕時長期旅居歐洲,買得了不少意大利和中國的古代藝術品,尤其是成套的中國早期青花瓷,很多都是清代皇宮里面的御用珍奇。莫瑞爾夫婦生前陸陸續續將自己的藏品捐了一部分給紐約幾家博物館,老兩口去世后,剩下的物件則由他們的委托律師代為拍賣。
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青花瓷在拍場正面兩邊巨型熒屏上頻頻亮相,輪番轟炸著在場者的眼球……最令人矚目的一件拍品在眾人的贊嘆聲中閃亮登場——那是一尊元代青花四系海水龍紋扁瓶,編號74。此器物造型奇異、紋飾精美,但可惜瓶口顯然是殘破后由人工沾補上去的。除此之外,扁瓶正反兩面以及底部還有幾條明顯的裂痕。這種現象,在亞洲古董圈里,通常被稱作“殘品”,一般是不會有人出高價購買的。據莫瑞爾夫婦生前記錄:他們是1973年在倫敦購買的,當時的價格是77,000美元。盡管如此,由于朵爾此次拍賣的主打拍品事先都在香港等地做過路演,拍賣方顯然對拍品信心滿滿,這件殘破扁瓶的起拍價高達80萬美元。
“100萬、110萬、120萬,好!那位先生直接加到150萬……”拍賣師興奮地指向后座一位亞洲買主。那是來自中國臺灣的一位古董商,他見幾個歐美買家糾纏不休,便索性跳出“三界”,直接把競價打上150萬美元。這是拍賣場上慣用的伎倆,用中國人的說法叫“泰山壓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擺脫與對手在低位糾纏中容易造成的漸進式哄抬天價,直接跳過幾級臺階出一記重拳,往往可以給對方造成一種志在必得的印象,使對方喪失斗志,放棄競爭。
“150萬、150萬……”拍賣師一只手操槌,另一只手與目光成一條直線,在競買席黑壓壓的人頭上面快速移動,如同一只在半空中覓食的鷹隼張開利目利爪,尋覓著視野里的獵物。發現了——
“200萬!200萬!前座這位紳士出價200萬!”英國人的自大常常不加掩飾,就算是在這樣一場小小的拍賣會,前座前牌的榮耀也足可以引發紳士們的優越感。艾斯肯納西——這位來自英國倫敦的古董商朝熱情洋溢的拍賣師微微報之一笑,自信地舉起拍牌,隨即用眼睛的余暉掃視了一眼拍品和周圍的人,那神情分明不過地傳遞出一樣毋庸置疑的信息:那只破瓶子,就是我的啦!
不只是英國紳士艾斯肯納西自己這樣認為,臺下的記者和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